陈去病辛亥风云豪杰①

1902年,陈去病与志同道合的同乡金松岑一起来到上海,参加了蔡元培先生发起的中国教育会。随即在吴江的同里、黎里建立了学会支部。风从东方来,有了与思想前沿阵地的互动,吴江小城的革命思潮更显风生水起。

1903年,正当“而立”的陈去病只身留学日本。虽然与革命领袖孙中山失之交臂,但却与革命大将黄兴结为朋友。这样的收获,奠定了陈去病在辛亥革命中的“风云”地位。使他由觉悟者而跃为先行者,由追随者继而为并驱者。在日本短暂的留学生活中,陈去病俨然是职业革命者。以笔作武器,“鼓吹革命,不遗余力”。他主编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江苏》,毫不避讳地喊出这样的口号:“满清王气今已无,君不革命非丈夫!”面对列强的觊觎,特别是俄国对我东三省的野心,陈去病以“醒狮”的笔名,发表了《警醒歌》:“警警警,白祸燃眉鹿走铤。醒醒醒,庞然巨物勿高枕。奋奋奋,伟大国民莫长病。兴兴兴,舍身救国为牺牲。”节奏铿锵,恰如擂鼓,又如吹号。一腔热血,奔涌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首歌原是他写给家乡同仁的一封信,它让吴江始终能一得革命先声。1904年《警钟日报》在沪创刊,陈去病主笔并题诗:“铸得洪钟着力撞,鼓声遥应黑龙江。何时警彻雄狮梦,共洒同胞血一腔。”

至此,陈去病名字的寓意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了。也正是在上面提到的那封信中,陈去病决意以“去病”为名。他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为榜样,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精神作支柱,誓将青春与生命付于革命事业。

陈去病一生名号颇多,广为人知的是“巢南”。这一名号与南社紧密联系在一起。南社由陈去病、柳亚子、高天梅发起成立。是以“抗北庭”为宗旨的反清文学团体。2009年南社百年纪念大会上,有权威学者特别提出了如下一个新定位:南社这一进步团体,具有着全国性、近代性、革命性、文学性等宏大层面上的意义。南社的社名取义“操南音不忘其旧”,而陈去病“巢南”的名号则取自古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者均明白无遗地表明:“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如果说1905年由孙中山先生组建的同盟会是一个政治的社团,是一股“武”力量;那么1909年由陈去病等人创立的南社则是一个文化的社团,是一股“文”力量。

1933年7月,不满60岁的陈去病因痢疾不幸病逝故里。临终的感喟让人唏嘘:“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

陈去病病逝后葬于苏州虎丘冷香阁下。这是南社创立之处。安息于斯,正得其所。翌年,南社同人柳亚子等人为告慰先生英魂,举行了庄重的公葬仪式。这是怎样的意气相投!

诗酒相祭,剑池相伴,巢南先生不孤单。

在国民政府颁发的褒扬令中,我们看到这样的字句:“(陈去病)志行纯洁,学术淹深。早岁服膺主义,发起南社,鼓吹革命,一时闻风兴起,为辛亥光复之先声。”

为您推荐

辛亥风云录①

长篇小说。任光椿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描写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从戊戌变法失败中认识到必须用暴力推翻清皇朝,因而四处奔走呼告,前仆后继,为民族民主革命、建立民国而浴血奋斗。作..

八万里风云录①

组诗。张万舒作。发表于《安徽文艺》1979年第1期。组诗包括《奔向公社社员墙》、《献给欧仁·鲍狄埃》、《花都的花》、《在凡尔赛……》、《伦敦一“景”》、《谒马克思墓》6首。在组诗中,作者通过对访问巴黎、伦敦等..

风云初记①

长篇小说。孙犁作。以滹沱河畔发生过的子午镇和王龙堂两个村庄农民起义为题材,真实地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共产党领导、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艰难曲折过程,通过春儿、芒种的生活道路,表现了冀中人民的觉醒和..

庚子风云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