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1799-1873),中国清代书法家、画家、诗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 叟,别号东洲居士。清代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官至户部尚书,是知名藏书家。何绍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为官仅两年,因开罪权贵,受谗害,遭降官处分,遂辞官家居。创立草堂书院,以讲学授徒为事。咸丰六年(1856年)由四川出发,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泺源书院。讲学之余,尽游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处,留下许多诗句。咸丰十年(1860年)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而离济南。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并主讲浙江孝廉堂,教授生徒。
何绍基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工诗文,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后直抒性情,为“宋诗派”重要倡导者之一。其书法成就颇高,艺术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著有《东洲草堂诗钞》30卷、《东洲草堂文钞》20卷、《说文段注驳正》4卷。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临摹多至百本。《息轲杂著》称其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课甚勤,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晚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何绍基将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