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1785—1853年),清代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姚鼐侄孙。任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积极抵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在文学上,他承袭家学,亲聆姚鼐教诲,崇尚程朱理学。是当时姚门四弟子之一,为桐城派古文家。其诗多写自身感受,咏性情、山水,抒发仕途受挫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心境。他还写过不少议论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悲愤。其文笔峻利,行文起伏跌宕,富有感情。诗文中颇多关于西藏、台湾的资料。诗风宗盛唐,亦有汉魏古诗的影响。著有《中复堂全集》,其中诗文著作包括《东溟文集》、《东溟文后集》、《后湘诗集》等。
姚莹崇尚程朱理学。但他“耽性理,兼怀济世”(《论心罪檄文》),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也有一些有关实际政事的著述,陆以湉说他“负经济之学,尤长于论兵”(《冷庐杂识》卷三)。
在文学上,姚莹承袭家学,曾亲聆姚鼐教诲,名列所谓“姚门四弟子”,为桐城派古文家。他论文继承桐城派的“义法”说,“才、学、识三者先立其本,然后讲求于格、律、声、色、神、理、气、味八者以为其用”,使文章“关世道而不害人心”(《复陆次山论文书》)。他的文章除阐释性理者外,包括论辨、序跋、赠序、书信、记传、杂文等,“举声音笑貌、性情心术、经济学问、志趣识见乃至家声境遇,靡不悉载以出”(方东树《石甫文钞题辞》)。又“善持论,指陈时事利病,慷慨深切”(姚浚昌语)。如《通论》、《再复座师赵笛楼先生书》等,于论政议事之中,渗透着自身的遭遇感慨和切愤深忧,激昂豪宕,文笔骏利而富于感情。他的文章也时有琐碎、粗糙之病,缺乏剪裁与锤炼。
姚莹赞许汉乐府民歌“皆人情天籁,无假修饰,最有兴观群怨之旨”(《谣变序》),以“风之过箫”(《后湘诗集自叙》)自喻己诗。他的诗大都是写自身感受,或吟咏性情和山水风物,或抒发宦途摧挫之感,忧时悯民之怀。诗风以盛唐为宗,兼有汉魏古诗的影响。
著有《中复堂全集》,同治六年安福县署刊本。其中诗文著作包括《东溟文集》、《东溟文后集》、《后湘诗集》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