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生平简介①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二甲第五名中进士,朝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选中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袁枚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

  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修养、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习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

  袁枚文学思想还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他的文论不及诗论影响深广。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编10卷等。尺牍、说部等30余种。

为您推荐

查慎行生平简介①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翰林,著名诗人、藏书家。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国朝六家”之一。   ..

王士禛生平简介①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小名豫孙,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清初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清代著名文人,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娶山东邹平张延登之孙女为妻。   出身于世..

罗贯中生平①

  罗贯中生于山西祁县,时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父为丝绸商人。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

冯梦龙生平①

徐霞客生平①

  北宋末开封府尹徐锢之后,建炎四年(1130年)迁居浙江,十三世的高祖父徐经是江阴巨富,“膏腴连延,货泉流溢”,弘治十二年因“会试舞弊案”,与唐寅一起涉案下狱。徐经作《贲感集》以自明,后抑郁死。父亲徐有勉有兄弟6人,王孺人..

夏完淳生平简介①

  夏完淳(1631-10-04~1647-10-16),明末清初抗清志士、诗人。原名复,明亡后改完淳,字存古,号灵首、灵胥。乳名端哥,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幼聪慧,7岁能诗文,有神童之誉。父夏允彝为东南名士,与陈子龙同为几社创始人。继复社..

袁中道生平简介①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宗道、宏道胞弟,“公安派”领袖之一,十岁余作《黄山》、《雪》二赋,人称奇才,16岁考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   中道成年时,两个哥哥都先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