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生平简介①

  郑板桥(郑燮)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 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作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书、画、印各绝,但其艺术成就不在于“各绝”,而且在于熔“各绝”于一炉的完美。郑板桥几乎凡画必题,题跋皆妙。题跋与画面组合,变化多端,而又构成和谐整体。有时板桥以画为主体,辅以题跋;有时,郑板桥以字画参半,两相对峙而又对应成趣;有时却一反常规,题多于画,画面只占次位,题跋则成主体。这样的创新,别家无有,唯板桥敢为。更重要的是,他注重画面与题跋在内容上的统一,两者相得益彰,和谐成趣。

  诗、书、画、印,是中国的独特艺术和传统风格。过去历代的有名书画家都力图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如王维、苏东坡等都曾在诗、画结合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但是真正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四者自然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更加完美更加多姿多采的综合性艺术,当推郑板桥。板桥看出就画论画,仅在笔墨上寻找情趣是没有出路的,因此他处理了诗、书、画、印的关系,抓住了诗、书、画、印中相通的东西,提出了“三真”,即“真气、真意、真趣”的说法。他所说的“真气”就是爱憎分明、富于正义感的品质和气度;“真意”就是肝胆相见,助人为乐的真挚的思想感情;“真趣”就是艺术创作上摆脱绳墨,独创一格,形神俱备,堪称回味。据此“三真”,把四体熔为一炉,相得益彰,形成诗、书、画、印和谐的“齐美图”。这就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其书画,早在晚清已载誉中外,闻名于世。“一缣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亦争购之”。如今,板桥书画更成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板桥的诗词小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竹兰石图》轴,清,郑燮绘,纸本,墨笔,纵123cm,横65.4cm。图绘不畏环境险恶的兰竹在悬崖峭壁上生机盎然的景象。构图奇巧,不落俗套。以兰竹打破石壁单调的平面,令画面丰富而多变。同时,平整的石壁亦将纷纷杂杂的兰竹统一起来,令画面于繁乱中不失齐整。用笔率意,施墨润泽,为郑燮竹兰石画的代表作。本幅自题七律一首,劝慰友人要象有君子之谓的兰、竹一样心胸开阔,“容纳百千端”。款署:“绍言老寅长兄教画,板桥弟郑燮。”钤 “郑燮之印”、“扬州兴化人” 白文印二方。朱文鉴藏印二方:“无所住斋鉴藏”、“雪浪斋主人四十以后审定真迹”。

为您推荐

王士禛生平简介①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小名豫孙,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清初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清代著名文人,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娶山东邹平张延登之孙女为妻。   出身于世..

罗贯中生平①

  罗贯中生于山西祁县,时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父为丝绸商人。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

冯梦龙生平①

  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终年七十三岁。   冯梦龙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冯梦桂)弟(冯梦雄)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雄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

徐霞客生平①

夏完淳生平简介①

  夏完淳(1631-10-04~1647-10-16),明末清初抗清志士、诗人。原名复,明亡后改完淳,字存古,号灵首、灵胥。乳名端哥,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幼聪慧,7岁能诗文,有神童之誉。父夏允彝为东南名士,与陈子龙同为几社创始人。继复社..

袁中道生平简介①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宗道、宏道胞弟,“公安派”领袖之一,十岁余作《黄山》、《雪》二赋,人称奇才,16岁考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   中道成年时,两个哥哥都先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反..

袁宏道生平简介①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宗道二弟,“公安派”的主帅,他性格直爽,喜游山水。宏道青、少年时期,在乡塾习读就显露出早熟的文学才华和组织能力。十五六岁时,在县城南结文社,自为社长,咏诗、作文,“社内三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