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题①

  《西游记》的隐含意义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证道说

  悟一子陈子斌评点本《西游记真诠》说:《西游记》讲的是“金丹大道”;刘一明评点本《西游原旨》也承袭了这种观点,说它是“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

劝学说

  清朝学者张书绅在《西游记总论》、《新说西游记自序》、《新说西游记总批》中说:“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予今批《西游记》一百回,亦一言以蔽之曰‘只是教人诚心为学,不要退悔’。……证圣贤儒者之道,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耳,亦何有于仙佛之事哉?”

心学说

  谢肇浙称:“《西游记》蔓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服,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西游记》为三教合一心学也。”

玩世说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说:“《西游记》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太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这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太聪明了,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遂把一部《西游记》罩上了儒释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同时指出孙悟空源自印度神话“猴行者的故事确曾从元支祁的神话里得着一点暗示,也未可知。我总怀疑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

  鲁迅传承了胡适的观点,归为“明之神魔小说”,“奉道流羽容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流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板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水,皆以方技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美,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舷括矣。其在小说,则明初之《平妖传》已开其先,而继起之作尤彩。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长谈,尤未学佛,故未回至有荒唐元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为您推荐

《天行者》的“主题先行”导致的“言意”关系混乱

  刘醒龙的《天行者》自获得茅盾文学奖以来就备受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天行者》是否是“投机文学”。赞成一方认为《天行者》是为了适应时下社会热炒的对民办教师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注而作,也是作者为了获得茅盾文..

“主题先行论”的概念

  “主题先行论”的概念,最早是在批判“四人帮”的阴谋文艺时明确提出来的,是对“四人帮”所鼓吹的主题先于生活的种种谬论的科学概括。[1]67在当时,文学被要求按照反革命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创作,为先验的主题寻找合适的..

西游记概述①

  《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20卷100回。《西游记》的故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唐僧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经《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述和某些夸张,在唐代广为流传,..

西游记主题①

西游记①

  《西游记》,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齐名。全书20卷100回。以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到印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始素材,讲述玄奘法师西..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主题①

  贯穿全剧的是普罗米修斯的桀骜不驯,为了平凡的人类的福祉而牺牲自己;而宙斯则被描绘成一个暴君,专制而凶残。这种对宙斯的处理同传统阿提卡戏剧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埃斯库罗斯本人在别的剧目中,都将宙斯描述成“神与人的..

《格列佛游记》①

《格列佛游记》 :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1726年出版。小说叙述了英国医生格列佛四次出海的奇特经历。《格列佛游记》以幻想性的情节,对英国18世纪初期的整个社会,从政治、宗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