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影响和价值①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如:轻生死重义气,敢作敢为,劫富济贫乃至“忠君反贪”等理念,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否真正值得宣扬,又引起各界众说纷纭。

  近代民间亦有流传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向往打打杀杀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过分反叛,脱离现实;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从历史角度看,对于《水浒》的争论焦点则集中在主要人物宋江所表现出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上。反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梁山好汉受到招安后又为朝廷去征讨各地山贼,下场悲惨,是出历史悲剧。正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相对于其他草莽英雄思想进步,对当时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诚然,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愿望,则是组成这幅历史图景的经纬。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分、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

  林冲 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逼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好汉,形成了豪爽、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冲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著“不能忍”的因素,聚集著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鲁达 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著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杨志 “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是他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意愿,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充军得到梁中书的青睐后,追求名利的欲望也更加炽烈了。在比武场上的斗狠逞能,护送生辰纲时的兢兢业业,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在落入牢狱的危险,他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

  此外在对招安的不同态度上,来自社会底层的李逵等人是坚决反对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来自官军的绝大部分的将领则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这种不同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各自的身分、经历中找到充分的根据。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夥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激活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

  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以劫法场为例,由于石秀是在形势万分紧迫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得悉处斩卢俊义的消息的,以他的精细,不会不意识到个人去劫法场的危险;可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从石秀在酒楼上的焦躁,可感到他内心的激烈活动。他考虑到要在戒备森严、刀枪林立的法场上,一个人救得卢俊义,必须先压住敌人的气势,因此,未下楼时就大喊一声,接著趁敌人神志未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住卢俊义便走。在他被捕后大骂梁中书时,道出了梁山大军即将临城的形势,这才使梁中书不敢杀害他们。透过石秀果断的行动,机变的语言,又看到了他细微的内心活动。小说中类似这样的精彩的描写是很多的,象当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象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

人物描写

  小说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塑造了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据统计,《水浒传》有名有姓的共577人,有姓无名的95人,共写出场人物685,还有一百多人是书中提到而未出场的。如此众多的人物,在古代小说中首屈一指,尤其写了梁山好汉的群像。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云:“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又说:“别一个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① 出身经历、生活遭遇不同,性格不同。如林冲、杨志、鲁达都是军官,但由于身份,经历遭遇不同,性格不同,上梁山的态度和道路也不同。杨志因生辰纲被劫,别无他路而上;林冲本安于现状,但高衙内、陆谦欺人太甚,被逼上梁山;鲁达虽然也拳打镇关西,闹出人命,但他上山则比较自觉。

  ② 即使生活在同一环境,性格也不同:如同为兄弟,阮小二老练、果断,小七性格急躁;张横强横,张顺机灵。

  ③ 有的性格相似,但又各有特点。李卓吾评《水浒传》:“《水浒传》文字绝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声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④ 擅长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言语来刻画人物性格,写出人物的神态;很少对人物作叙述性的长篇介绍。这是中国传统的写法,也是继承话本小说的传统,与外国小说中长篇的静态的描写迥异。以上说明人物形象已由类型化向性格化发展,且已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

  ⑤ 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刻画。如林冲安分守己、委曲求全,后来“火烧草料场”、枪挑陆虞侯,性格突变,走上反抗道路。

  ⑥ 不但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刻,也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渲染: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景阳岗。

  ⑦ 运用“相形对写”法刻画人物。一类是性格相近人物放一起写,另一类是性格相异人物一起写。金圣叹称之为“背面辅粉法”或“反衬法”。

  ⑧ 不但塑造了农民英雄群像,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次要人物和反面角色。说明作者观察的仔细入微,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结构艺术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连接而成一个整体。梁山英雄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的出身不同,上山的时间、原因、经历不同,因而作品形成了以若干回为一个人物作传、再以若干人物的传连成一体的结构。如第三回开始的“鲁达传”,第七回开始的“林冲传”等,这些小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同时又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作品的结构又是完整的,表现在作者对开端、高潮、结局的精心安排上。

语言艺术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特色之一,在于明快、洗练、形象,无论叙述,写人,或人物对话,往往寥寥几笔,就神情毕肖,绘声绘色。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水浒传》语言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如写宋江开口,十之八九,必讲忠义;李逵出言,一片天真,憨直可笑。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在各自的声口中表现得恰如其分。

为您推荐

明清章回小说中,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

    一   谈到悲剧,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所说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注:《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193页。),这一悲剧论断是人们所熟知的。在这里,鲁迅先生把悲..

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

  钱文亮(以下简称钱):洪老师,最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您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作品选》和《史料选》,感觉从总体框架到具体篇目,与其他同类选本相比,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例如,报告文学您一篇都没选;八九十年代的..

影像创作的繁荣与精神价值的底线

对历史题材影像化创作的讨论也是此次会议的一个热点。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创作,一直是两路齐头并进:一路采用传统的文字语言,另一路采用声像语言。受现代文化工业发展的影响,现代人越来越习惯用直观的声像语言来代替文..

汉字听写大会“字”的文化价值

承载着中国民众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达人秀》摒弃了以往选秀节目炒作、煽情、揭丑、黑幕等产生的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倾向,而是通过达人们不同追梦过程中的才艺和故事,重新唤醒了当代人忽略的传统文化里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   当以往..

现当代文学的价值性

  (1)价值的批判   社会的进步或者是朝代的兴衰,文学都对时代的变革进行着记录,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理性批判是我国文化发展所要前进的方向。尤其在五四运动后,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众多作者,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对现实..

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的艺术价值

  如果将新移民文学比喻成一株植物,那么它的根扎在中国,它的枝叶则开在异国,因此,在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新移民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化的多元性,移民作家由于长期旅居海外,其对于当地的文化有着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