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①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自号姑苏词奴,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别署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区黄埭镇)人。兄弟三人(兄梦桂,善画,书。弟梦雄,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皆有才名,并称吴下三冯。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先驱”、“中国通俗文学之父”美誉。

  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但他自早年进学以后,屡试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万历末,他曾应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阉党横行时,他发愤著书,完成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书的评纂工作。

  冯梦龙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能而又多产的通俗文学作家。在小说、戏曲、山歌等各方面的造诣及成就很高。他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奠定了这类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冯梦龙除编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劭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谭概》、《情史类略》等。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仕途颇为不顺,直到1630年(崇祯三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在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在清军南下时,还以七十高龄,奔走反清,他除了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清兵南下,他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1646年(南明唐王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终年七十三岁。

为您推荐

沈璟①

  沈璟(1553~1610),中国明代戏曲家。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员外郎。十六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升光禄寺丞。这次乡试,因考官舞弊,受朝臣弹劾,沈璟于次年被迫回乡,从此开始了他..

孙钟龄①

  孙钟龄,中国明代戏曲作家。一名仁孺,号峨眉子,别署白雪楼主人。万历间人。生平与籍贯不详。作有传奇《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白雪楼二种曲》。《东郭记》以《孟子》中“齐人”一章为主要线索,写齐人到东郭墦间乞..

王骥德①

  王骥德(约1557~1623),中国明代戏曲理论家。字伯良,号方诸生、玉阳生,又号方诸仙史、秦楼外史。浙江绍兴人。一生致力于词曲研究,后师事徐渭,并与戏曲家沈璟、孙、孙如法、吕天成等相友善,切磋曲学。著有传奇《题红记》、..

汤显祖①

汪道昆①

  汪道昆(1526~1593),字伯玉,号太函、南溟,安徽歙县松明山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义乌知县,累迁武选司郎中、襄阳知府,多惠政,升福宁兵备。四十一年,“倭寇”占据横屿岛,福建沿海相继沦陷,全闽大震。汪道昆赴浙请援,浙江总..

李开先①

  李开先,(1502-1568),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济南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

李日华①

  李日华(1565-1635),明代画家,名士。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嘉兴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卒于穆宗崇祯八年,年七十一岁。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性淡泊,与人无忤,工书画,精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