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自号姑苏词奴,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别署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区黄埭镇)人。兄弟三人(兄梦桂,善画,书。弟梦雄,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皆有才名,并称吴下三冯。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先驱”、“中国通俗文学之父”美誉。
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但他自早年进学以后,屡试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万历末,他曾应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阉党横行时,他发愤著书,完成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书的评纂工作。
冯梦龙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能而又多产的通俗文学作家。在小说、戏曲、山歌等各方面的造诣及成就很高。他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奠定了这类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冯梦龙除编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劭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谭概》、《情史类略》等。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仕途颇为不顺,直到1630年(崇祯三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在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在清军南下时,还以七十高龄,奔走反清,他除了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清兵南下,他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1646年(南明唐王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终年七十三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