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华①

  李日华(1565-1635),明代画家,名士。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嘉兴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卒于穆宗崇祯八年,年七十一岁。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性淡泊,与人无忤,工书画,精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时王维俭与董其昌齐名,而日华亚之。李日华著作宏富,有致堂集四十卷,《明史艺文志》及《官制备考》、《姓氏谱纂》、《携李丛谈书画》、《想像录》、《紫桃轩杂缀》、《竹懒画胜》、《六研斋笔记》、《恬致堂诗话》等书,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擅画山水,墨竹,用笔金贵,格调高雅。

  李日华的诗歌跌宕风流,通脱潇洒,吐属不凡,以平易亲切的语言构造出清新明朗的意境,其题画诗大多与酒有关,读来别有风味。他在《题画长幅》上写道:“休将物色撩诗句,且读闲书纵酒杯。”又在《辛亥春莫题扇与细君》题写:“家住江南杨柳村,春来酿得百花樽。平生解笑刘伶妇,酒国同游胜鹿门。”题扇诗是李日华的又一风雅行止,在《题画尔瞻扇》上书道:“瓦盆注酒,石盆注墨。酒尽墨酣,颠倒狼藉……”

  李日华爱画兰竹,因其最泼得出,最可练笔力、笔法。兰竹之题材,古人多为之。元明两代,画兰竹者特多,但成功者究属少数,李日华可算画兰竹大家之一,其题《兰竹》诗又多与酒相关,且有“一枝香露能醒酒,几叶清风伴读书。”;“飒然清风来,醒我昨夜酒。”;又有:“忘却酒瓢深草裹,醉醒月出又来寻。”的题兰竹诗句。

  精于鉴赏,号称“博物君子”,他有两多,一是著作多,二是别号多。今浙江嘉兴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他能书画,名重古今,尤工山水、墨竹,其画用笔矜贵,格韵兼胜,自成一家。他的著作甚丰,其笔记散文大多表现闲适情调。

  在晚明文人画界,明代士大夫都有好古博物之闲趣,以董其昌、王惟俭、李日华为最负盛名。他们时与闲居江南众多明代遗民画家、名士寄情于山水、借画抒怀,广集民间闲闻轶事。 据《名人书画集》图录,明崇祯三年(1630年)李日华作《宿迁溢水图》轴,成为传世作品。《明史》记载:崇祯年间,黄、淮涨溢,议者复请开高堰。淮、扬在朝者公疏力争,议遂寝。然是时建义诸口数决,南达宿迁之黄墩湖、骆马湖,从董、陈二沟入黄河。引泗合沂济运道,以避黄河之险。李日华所绘《宿迁水溢图》轴,写实描绘了宿迁水溢之灾,成为图录宿迁溢水的开山画家。从李日华现存世的山水作品《枫林钓舸图》、《仿古山水》、《竹懒三绝》、《兰石图》中,我们可领略到受江南文化滋养和孕育的李日华画风。他的画作渗透着江南文人追求的是一种儒雅、雍容、悠闲、精致、细腻、含蓄的审美情趣,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圆通透彻的灵根悟性,精湛融会的多种艺术才华。透过李日华的《宿迁水溢图》画作,欣赏其潇洒自如、典雅不俗的绘画风格,我们又可以看到他内心关心国事民生、浓烈如火、慷慨激昂的另一面。

为您推荐

李开先①

  李开先,(1502-1568),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济南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

朱有燉①

  朱有燉,中国明代杂剧作家。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道人、老狂生、全阳子、全阳老人。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燉的长子。袭封周王,死后谥宪,世称周宪王。在明初皇帝与藩王之间的权力斗争中,朱有燉父子先后..

临川派①

  临川派,中国明代戏曲创作流派。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后,家传户诵,人们都称他为文彩派或言情派,与沈璟的格律派(吴江派)相对称,因汤显祖系临川人,后世评论家遂把汤显祖以及与汤显祖创作风格相接近的阮大铖、吴炳等人名之..

徐霖①

吴江派①

  吴江派,中国明代戏曲创作流派。因其主将沈璟系吴江人,因以得名。成员有王骥德、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等,他们在重视曲律上意见大致相同。沈璟的创作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格律重于一..

传奇戏曲①

  传奇戏曲,中国明代传奇(戏曲)。即在宋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北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并盛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   “传奇”一词,含义数变。唐代文言小说称“传奇”。宋元时期,曾用传奇指称诸宫调等说唱艺术以及南戏、杂剧..

薛论道①

  薛论道(约1531-1600),字谈道,号莲溪居士,河北定兴人,明副将,著名散曲家。幼年,身患重病,致一足残废。论道聪颖过人,8岁能文,喜好谈兵。父母早亡,家贫如洗,遂辍学自读兵书,充实智略。后声誉远扬,京城内外呼之为“刖先生”。许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