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子①

  后七子,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主要由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和徐中行7人组成。他们在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后,继续提倡复古,相互鼓吹,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

  后七子的基本文学主张同前七子一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他们看来,“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也。六朝之文浮,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宋之文陋,离浮矣,愈下矣。元无文”(王世贞《艺苑卮言》),这就否定了汉以后的全部文章。他们还提出:“盛唐之于诗也,其气完,其声铿以平,其色丽以雅,其力沉而雄,其意融而无迹,故曰盛唐其则也”(王世贞《徐汝思诗集序》),“建安之作,率多平仄稳帖,此声律之渐,而后流于六朝,千变万化,至盛唐极矣”(谢榛《四溟诗话》),极力颂扬盛唐诗歌。

  后七子在文坛上活跃的时间较长,他们的文学主张彼此也有不少差异,而且有所发展和变化。开始,“李攀龙、王世贞辈结诗社,(谢)榛为长,攀龙次之”(《明史·谢榛传》)。谢榛虽也主张模拟盛唐,但其取径较宽,诗论也并不过分拘泥。待到李攀龙声名大振后,复古理论走向极端。李攀龙死后,王世贞主盟文坛垂20年之久,“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明史·王世贞传》)。就在这过程中,王世贞也渐渐觉察到复古主义的某些弊病,曾自悔40岁前所作的《艺苑卮言》,认识到“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宋诗选序》)的道理,在品评他人诗歌时,也肯定“直写性灵,不颛为藻”、“不求工于色象雕绘”。

  由于后七子立论有的褊狭,有的通达,故其创作中的模拟仿古程度也有所区别,其中李攀龙最为严重。后七子在近体诗方面都有一定功力,李攀龙俊洁响亮,王世贞精切雅致,吴国伦整密沉雄,徐中行闳大雄整,谢榛神简气逸;但也都带有模拟的毛病。加之才气不足,生活不厚,常有重复雷同的现象。

  尽管后七子复古运动后期,在公安、竟陵二派的攻击下,已不能左右文坛,但他们“墨守唐音”的部分看法仍为许多诗人所接受。

为您推荐

茶陵诗派①

  茶陵诗派,中国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 兴起  成化以后,明王朝的社会弊病日见严重,台阁体的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创作倾向与它的萎弱冗沓、肤浅工巧的文风,越来越不适应文学的..

武汉臣①

  武汉臣(1251年前后在世),金元之际济南人。所作杂剧今可确定的有12种之多。大部分已失传,尚存《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李素兰风月玉堂春》、《包待制智赚生生阁》3种。剧本对人物刻画细腻人微,被认为“最深刻动人”。..

高明①

高明,同名条目,分别指: 人物高明(1305—1359年),元末明初著名戏曲作家,南戏鼻祖、南戏名剧《琵琶记》作者。原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人称“东嘉先生”。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南滨街道柏树村)人。 高明,中国影视演员,中国电影..

台阁体①

前七子①

  前七子,中国明代文学流派。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文学上的复古运动..

郑光祖①

  郑光祖,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江苏南京郑和纪念馆曾任杭州路吏,在钟嗣成《录鬼簿》成书时,已卒于杭州,火葬于西湖灵芝寺。作品数量多,颇有声望。周德清《中原音韵》把他与..

马致远主要成就①

秋思之祖  对于《天净沙·秋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是“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 而在之后创作《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的时候改变了看法,认为“此词《庶斋老学丛谈》及元刊《乐府新声》均不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