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体例①

  《新五代史》其中的列传实为“类传”,采用类比方式,最有特色,有:《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杂传》等,然其《死节传》仅凑得三人,《死事传》十一人,远少于《册府元龟》所载人数;又如《唐六臣传》皆唐末助朱温篡唐者,虽名为唐臣,讽刺意味深远。

  《新五代史》改“志”为“考”,因为欧阳脩认为五代的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故将“志”删除,仅有《司天考》、《职方考》二考,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和《郡县志》。

  《新五代史》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国世家》。十国称为〈世家〉,并有《十国世家年谱》,载有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等十国。《四夷附录》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外国列传》。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立《新五代史》于学官,从此大行于世,于是“薛史”渐湮不传。欧阳脩的学生徐无党曾为《新五代史》作注,多阐述微言大意。但是《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少一些,这主要是欧阳脩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并删去。另外欧阳脩写《新五代史》时,踵孔子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寓褒贬,重议论。并强调君臣伦理思想,史论常用“呜呼”二字发端,发表感慨议论。

为您推荐

新五代史目录①

 本纪   梁本纪第一 - 太祖上   梁本纪第二 - 太祖下   梁本纪第三 - 末帝   唐本纪第四 - 庄宗上   唐本纪第五 - 庄宗下   唐本纪第六 - 明宗   唐本纪第七 - 闵帝 废帝   晋本纪第八 -..

新五代史评价①

  顾炎武、钱大昕等学者对《新五代史》都有批评,认为欧阳脩迂腐,既著史书,却不重视史实的探讨,好发议论,爱说空话,读来令人生厌。章学诚讥称:“只是一部吊祭哀挽之集,如何可称史才?”   宋人亦对欧阳脩的史学有所批评。《..

新五代史概述①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观不同而作罢,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为私撰,故藏于家。脩卒,家人上呈于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

新五代史①

工具书体例结构①

  控制–检索–指示线索型工具书(如书目、索引、文摘)以款目为基本单元,资料型工具书(如词典、百科全书、年鉴等)则以条目或词目为基本单元。工具书的主体部分即是将这些基本单元按分类、主题、字顺、时序、地序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