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

唐·杜甫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的第二首,体裁为五言律诗。诗题一作《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千家诗》收录此诗。《全唐诗》题注:“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丈八沟,唐长安城中地名,原为一条人工渠,凿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老百姓沿渠而居。纳凉,乘凉。

  此诗年月难考,大抵在天宝间未乱时,杜甫在长安时陪一些贵公子纳凉游玩时的即兴之作,共二首。


逐句释义: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雨水打湿了座席,风急浪大拍击着船头。
  沾:打湿。
  急:一作“恶”。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越女的红裙儿湿透了,燕姬的眉眼含愁。
  越女:越地的美女,这里指题中妓女。
  燕(yān)姬:燕地的美女,这里指题中妓女。
  翠黛:眉的别称。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名。

  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船上的缆绳系在堤岸的柳树上,风雨吹打,船上的帐幔翻卷,水面浪花浮荡。
  缆(lǎn):系船的绳子。
  幔:帐幔,用于遮掩的布帘。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归途的景色反倒变得萧瑟,丈八沟的五月好像变成了秋凉季节。
  翻:却。
  萧飒:(秋风)萧瑟。
  陂(bēi)塘:池塘。此指丈八沟。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杜甫早年困居长安时陪一些贵公子携妓纳凉时的即兴之作。此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时的景况和雨后作者的心情。此诗前六句,强调了风雨来得迅急,与第一首诗的恬静画面产生了极强烈的对比。


  承上章,伤风雨骤至也。雨来风急,领起全意。三四就席上言,五六就船头言。陂塘萧飒,五月成秋,以见乐不可极,万事皆然。《杜臆》:妓兼南北,见诸公子各尚豪华。


  首联“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接前首,“片云”来得十分突然,这里的“雨”也就尽可以下得更为迅猛。刚一开始,只是零星的雨点“沾湿”了坐席。紧接着,一阵狂风卷来,浪花便急“打”在了船头。“沾”和“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暴风骤雨来的情势却被表现出一步紧似一步。


  颔联“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顷刻之间,“越女”(所携之妓)的“红裙”已经被雨水打“湿”,“燕姬”(亦为所携之妓)的眉眼含愁。一个 “愁”字,把刚才欢乐恬静的气氛一扫而光,欢颜换成了愁容。


  颈联“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于是,只好赶快把船划到岸边拴在柳树上,一任风吹幔卷,浪花飘浮。


  尾联“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描写雨后归途景色和作者的心情。归路的景色反倒变得萧瑟,丈八沟的五月好像变成了秋凉季节。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为您推荐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 唐·杜甫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