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妇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山中寡妇/时世行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诗题与背景:

  《山中寡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一作《时世行赠田妇》、又作《时世行》。《千家诗》收录此诗。


逐句释义: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丈夫因战乱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里,穿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
  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麻苎(zhù):粗麻布。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
  衣衫:一作“裙衫”。
  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桑树柘树(农桑之事)全废了但还要交纳税银,田园耕地已荒芜却仍然征青苗税。
  桑柘:桑木与柘木,指农桑之事。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麻苎(zhù):即苎麻。
  尽:一作“后”。
  征苗:征青苗税。唐代中叶以后田赋的一种附加税,在粮食成熟前征收。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这种时世苦痛得很)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着吃(充饥),刚砍下的湿柴带着叶子一起当柴火烧。
  和:带着,连。
  旋斫(zhuó):现砍的,刚砍的。旋,同“现”。斫,砍,用刀斧砍。
  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
  任是:任凭是。
  无计:没有办法。
  征徭:赋税和徭役。

《时世行》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时世的记事诗(叙事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


  唐朝末年,李唐王朝的统治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统治者却“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州县督趣甚急,动加捶挞。或租税之外,更有他徭。”(《资治通鉴》卷二五〇、二五二)造成了广大农村土地荒芜、民生凋蔽的破败景象。


  首联“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从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麻苎衣衫鬓发焦”,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颔联“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写寡妇经受着横征暴敛之苦。作者采用农桑对举和对立的手法,沉痛地揭示这样不合理的现实。养蚕的桑树(即农桑之事)已经毁废了,但还要交纳税银,田园耕地已荒芜却仍然征青苗税。用了“犹”、“尚”两个虚词,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贪暴与凶狠。“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颈联“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达到了鸡犬不留、无孔不入的地步,即使是对在战争中献出了丈夫生命的寡妇也不放过。在赋税繁重的压榨下,山中寡妇只能时常外出挖野菜来食,甚至野菜也不能吃饱,还得“连根煮”着吃充饥;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和根煮”和“带叶烧”相对仗,突出渲染了寡妇的苦难处境,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极至。


  尾联“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无法逃避统治者的赋税和劳役,用“任是”和“也应”两个关联词对应,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征敛和徭役无处没有,没法幸免。这样精到的议论,扩大了诗的境界,深化了诗的主题,加强了诗的理性和抒情色彩,使诗的美学意蕴更为浑厚。不言而喻,既然广大农民已经“无计避征徭”,无路可走,难于生存,物极必反,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所面临的危机。


  全诗只是冷静的客观写实,虽然没有象“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杜甫诗)那样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山中寡妇的灾难、血泪却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中。诗虽写的是一个寡妇的遭遇,但却具有强烈的典型意义,概括了当时兵连祸结,赋税沉重,百姓生计无着的现实。试想,统治者对于一个在家毁人亡中无法生存的“山中”寡妇尚不放过,那广大生民的生活情状又当如何呢。


名家点评:

  吴可《藏海诗话》:老杜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此言贫不露骨。如杜倚鹤“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青柴带叶烧”,盖不忌当头,直言穷愁之迹,所以鄙陋也。切忌当头,要影落出。

  蔡正孙《诗林广记》:此诗备言民生之憔悴,国政之烦苛,可谓曲尽拭情矣。采民风者,观之其能动心否乎?

  方回《瀛奎律髓》:荀鹤诗至此俗甚,而三四格卑语率,最是“废来”、“荒后”。似此者不一,学晚唐皆以为式,予心盖不然之。尾句语俗似诨,却切。

  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大似“东邻扑枣”之诗,自是君家诗法。

  吴乔《围炉诗话》:开成已后,诗非一种,不当概以晚唐视之。如“时挑野菜和根煮”、“雪满长安酒价高”之类,极为可笑。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一变樊川家法,但要说得爽快,此学香山而失之肤浅者。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直写时事,然亦伤粗浅。纪昀:虽切而太尽,便非诗人之致。又云:五、六尤粗鄙。无名氏(甲):前六句叙事,而总括在末句,不独为一人也。诗与少陵气脉相通,岂非小杜贤子耶!

  《唐诗析类集训》:总以首句“兵”字作主脑,死守以兵,征徭亦以兵耳。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试题精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第一句写丈夫因当兵死于战场,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概括地写出了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

  B.颔联的“犹”字和“尚”字两个副词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

  C.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 “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渲染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

  D.在诗的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E.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诗人的情感通过人物刻画和生活场景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参考答案:A、D (A项“因当兵死于战场”错解词意,是死于战乱;D项“直接抒情”、“矛头直指”、“强烈控诉”均不恰当,尾联是生发议论,不是抒情)(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2.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突出地表现了山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特征。她即使住在山中,也逃脱不了沉重的赋税。她穿的是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生活的摧残使她未老先衰,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官府的残酷掠夺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新砍来的柴火“带叶烧”,其生活困苦之状让人难以想象。(概括出描写方法和人物特征2分,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3.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田园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田园里一片荒芜,桑林伐尽了,野菜也被挖完了,一派萧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无限同情百姓的情感和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年),唐朝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用他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第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有其传。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有《唐风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324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