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八年级(上)①

46.望岳 唐·杜甫 八年级上册课文,《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曾引用)

47.野望 唐·王绩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名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8.野望 唐·杜甫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49.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50.终南别业 唐·王维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1.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八年级上册课文 名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2.杂诗·其七 晋·陶渊明 名句: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曾引用)

53.渭川田家 唐·王维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5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55.青溪 唐·王维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56.春望 唐·杜甫 八年级上册课文,《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7.使至塞上 唐·王维 八年级上册课文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8.塞上曲/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王昌龄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59.关山月 唐·李白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60.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曾引用)


61.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八年级上册课文,《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2.送友人 唐·李白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6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64.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65.长安遇冯著 唐·韦应物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66.黄鹤楼 唐·崔颢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7.登岳阳楼 唐·杜甫 《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6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9.早寒有怀/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唐诗三百首》之一 名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70.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名句: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为您推荐

有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1.阅读快、听说慢   这一类人通常为韩国或日本人,其母语主要是由汉语演变而成的,两者的读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汉字与其母语具有相同的意义,就是那时对汉字不了解,但通过观察汉字..

无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1.听说易,书写难   汉字做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其是由笔画构成的,是一种方块状的文字。从文字的表面上不能看出文字的读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将文字记住,从而在听说的过程中,能够对文字进行..

滇西傣族与汉族地区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对象的比较

  1. 起步阶段。由于民族区域特征的差异性,滇西傣族和汉族地区对汉字书法教育的学习存在一定差距。如前文所述,该地区的孩子在入学前大都使用傣语交流,因此入学后学习汉字较为吃力。该地区的教师需使用双语(傣语和汉语)..

滇西傣族与内地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观念的比较

对滇西傣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的展望

  各具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令民族区域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该地区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时,要重视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的结合。   1. 做好滇西傣..

滇西傣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的现状

  1.课程难落实。尽管《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8号)文件早已出台,但安排汉字书法课程的学校几乎没有,保证课时量就更加无从谈起。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校在一年级期间采用双语(傣语和汉..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大多集中于小学低、中年级,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师应多从培养兴趣的角度启发学生学习汉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小学生常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