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诗题与背景:
《哀王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乐府诗。王孙,皇帝的后代。这里泛指李氏宗室。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长安大震,唐玄宗听从杨国忠奔蜀之策,于十三日黎明,带着杨贵妃姊妹和臣子等少数人仓皇逃出延秋门,外间知道的绝少,因此其他的妃嫔、皇孙、公主都来不及逃走。七月间,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孙是契丹人,为人奢侈残酷,于是大肆屠戮,先后杀了霍国长公主(长公主是皇帝姊妹之称)以下百余人。诗里写的“王孙”,则是幸存下来的了。诗的后半段对王孙小心殷勤的叮嘱,口吻真实而亲切,同时又点出了当时的恐怖气氛。杜诗所以不愧为“史诗”,正由于作者亲自经历了这种大变乱大痛苦的缘故。诗里说“已经百日窜荆棘”,则此诗当作于当年九月间。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至德元载九月,孙孝哲(安禄山部将)害霍国长公主、永王妃及驸马杨驲等八十人,又害皇孙二十余人,并刳其心,以祭安庆宗(禄山子,为唐所杀)。王侯将相扈从入蜀者,子孙兄弟虽在婴孩之中,皆不免于刑戮。当时降逆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不独如孝哲辈为贼宠任者也,故曰‘王孙善保千金驱’,又曰‘哀哉王孙慎勿疏’,危之也,亦戒之也。有宋靖康之难,群臣为金人搜索,赵氏遂无遗种。读此诗,如出一辙。”
逐句释义: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长安城头伫立着白头乌鸦,夜暮飞到延秋门上哇哇乱叫。
长安:唐朝都城,今陕西西安市。
头白乌:旧时以乌鸦为不祥之物,何况又是白头。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即咸阳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曾由此门出逃。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这白头乌鸦)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啄:鸟类用嘴取食或叩击东西。
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屋底:屋里。
达官:原指卿大夫等受命于君之官。
走:这里是逃走的意思。
胡:指安禄山叛军。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唐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玄宗快马加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金鞭断折:指唐玄宗出奔以金鞭鞭马快跑而致金鞭断折。
九马:九匹骏马,指皇帝御用之马。
不得:一作“不待”。
驰驱:(骑马)快跑。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有个少年)腰间系着玉佩和珊瑚,可怜这皇家子孙在路旁哭泣。
宝玦(jué):玉佩。玦,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
珊瑚:海里许多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形状有树枝状、盘状、块状等,有红、白、黑等颜色。可供玩赏,也用作装饰品。
路隅:路边。隅,角落。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哀王孙》)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问他,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下他做奴仆。
但道:只说。
乞:乞求。
奴:奴仆。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已经有一百多天(他)逃窜荆棘丛中,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窜,逃跑;乱跑。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无有:没有。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普通人相比自然不同。这两句是说这些人都有皇族的特征。
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借汉喻唐。高帝,汉高祖。《史记》说汉高祖“隆准而龙颜”。
隆准:高鼻。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的千金之躯。
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在临近交通大道的地方,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几句重要的话。
长语:详语;长时间地说。
交衢:交通大道。一作“郊衢”。
且:暂且。
斯须:须臾,一会儿。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橐(tuó)驼:骆驼。
旧都:指长安。因这时唐肃宗已即位于灵武。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被打得流水落花。这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之事。
朔方:北方。
健儿:称体魄强健而富有活力的人,这里指忠诚于唐朝廷的军队。
勇锐:勇悍。
愚:愚笨。这里指不堪一击。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给太子,圣德安定天下,南单于派使拜服。
窃闻天子已传位:指唐玄宗禅位,肃宗即皇帝位于灵武事。窃,犹言“私”。因系说皇帝事,含有谦卑意。
圣德北服南单于: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花门(回纥兵)割面起誓,请求(助唐)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缉拿。
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纥。
剺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慎勿出口他人狙: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所以这里这样说。狙(jū),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郁郁葱葱,大唐中兴是有希望的呀。
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
慎:注意;小心。
疏:疏忽。
五陵:五陵原,以西汉王朝在该地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诗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借用字面”。
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这里指兴旺之气。
无时无:时时存在。意思是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哀王孙》题图
作品赏析:
安史叛乱,潼关失守,玄宗奔蜀,长安沦陷,叛军在京城大肆杀戮李唐宗室。时作者身陷长安,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路边遇到一位幸存的王孙,对他表示了满腔的关切和同情,叮嘱他要小心谨慎,保重身体,等待复兴。诗虽然哀的是王孙,但揭露了叛乱者的残忍,表现了作者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并不悲观失望,坚信国家定会复兴的信念。全诗感情沉痛,语悲情苦。运用白描手法,写王孙逃窜困顿情景毕真,写作者的殷勤叮嘱如闻其声。一韵到底,而不流于平直。清·沈德潜说:“波澜变化,层出不穷,似逐段转韵者,七古能事已极”(《唐诗别裁集》)。
此诗先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仓猝逃往四川的情景,再记叙王孙亲贵避乱匿身,后写国家乱极将治。作者在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活的哀伤,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唐肃宗的希望。
全诗可分为三段。
首段:前四句,追忆安史之乱发生前的征兆。“头白乌”,不祥之物,初号“延秋门”上,故唐玄宗出延秋门。又“啄大屋”,故朝官一时逃散。
次段:从“金鞭断折九马死”至“王孙善保千金躯”十二句,叙事,写玄宗委弃王孙、匆促出奔后,王孙流落的痛苦。“金鞭”四句,说上皇急于出奔,致委王孙而去。“问之”四句,备写痛苦之词,并狼狈之状。“高帝”四句,恐其相貌特殊,而为贼所得,曰慎保躯,危之也。
末段:“不敢长语临交衢”至结尾十二句,叙言,陈国家乱极将治之机。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己珍重,等待河山光复。且立斯须,欲屏迹而密语也。“昨夜”四句,写安禄山猖獗,而恨哥舒之失计。“窃闻”四句,太子龙兴,而喜回纥之助。末二句“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作者安慰这些“王孙”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
全诗写景写情,都是作者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通篇哀痛顾惜,潦倒淋漓,似乱似整,断而复续,无一懈语,无一死字,真下笔有神。”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世之为写情事语者,苦于不肖,唯杜苦于逼肖。画家有工笔、士气之别,肖处大损士气。此作亦肖甚,而士气未损,较‘血污游魂归不得’一派,自高一格。”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57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58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