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诗题与背景:
《咏华清宫》,一般认为是宋代诗人杜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作者原题为王建(唐代诗人)。《全唐诗·卷七三一》收录此诗,诗题作《华清宫》,作者杜常。宋·周弼编《三体唐诗》,录此诗,以杜常为唐人,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从其说,明·杨慎则力辨其非。
华清宫,一说指唐华清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说指南北朝陈后主的宫殿。
逐句释义: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走完了江南数十个驿站的路程,拂晓风起,残月将落,(我)来到了华清宫。
程:路程。
晓风残月: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晓风”别本又作“晓乘”、“晓星”。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朝元阁上刮起了西风,都吹入了长杨,发出的声音就像淅淅沥沥的雨声。
朝元阁:天子元旦朝天的地方。一解为在华清宫内。
长杨:高大的杨树。或解作长杨宫,不确。《吴礼部诗话》说:“近有僧圆至,注作长杨宫,在周至县南,相去辽绝,知其不通,遂谓诗人寓言托讽,皆谬也。”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余见宋敏求《长安志》云:‘长杨非宫名,朝元阁去长杨五百余里,此乃风入长杨树,叶似雨声也。’深得作者之意。”
《咏华清宫》题图
作品赏析:
全诗纯是叙事写景,无一字直接抒情,却蕴含着深深的黍离之悲(今不如昔,国破家亡之痛),对此地昔日繁华今日荒凉的感叹。
由于对此诗作者及所咏华清宫,都有不同的意见,因而对此诗有不同的理解。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星残月入华清”,交代了行程,“晓风残月”说明是日夜兼行。后两句“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写华清宫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叹。末句写西风“都向长杨作雨声”,有人解“长杨”为长杨宫,说风吹到长杨宫时变成了雨。有人说“长杨”就是高高的白杨树。明代诗人杨慎说是“风入长杨,叶似雨声”。风吹过高高的白杨树,万千叶片在风中瑟瑟抖动,发出的声音就像淅淅沥沥的雨声。
名家点评:
元·吴师道:“后两句虽形容空宫凄凉之景,亦非奇语。又用“长杨”二字使人致惑……”(《吴礼部诗话》)
明·谢榛:“夫平仄以成句,抑扬以合调,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若杜常《华清宫》诗:‘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上句二入声,抑扬相称,歌则为中和调矣。”(《四溟诗话》卷三)
明·朱孟震:“正甫大寺自河北移使秦、凤,元丰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过华清,有诗四首,词意高远,气格清古。”(《河上楮谈》,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二十九引)
清·陈衍:“直是唐音。”(《宋诗精华录》卷一)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关于此诗的作者,一说为王建(唐代诗人),现在一般认为是杜常。关于杜常,一说为宋代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而宋·周弼编《三体唐诗》,录此诗,以杜常为唐人,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从其说,明·杨慎则力辨其非。《全唐诗·卷七三一》收录此诗,诗题作《华清宫》,作者杜常,唐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