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题与背景:
《听蜀僧濬弹琴》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李白描写音乐的名篇。蜀僧濬,即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原为四川峨眉山僧,后至敬亭山灵源寺为主持。李白另有《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蜀僧濬”“仲濬公”疑为同一人。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此诗乃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期间所作。裴斐《李白年谱简编》也从其说。
逐句释义: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蜀地的僧人抱着一张绿绮名琴,从西面的峨眉峰下来(到这里)。
蜀:今四川一带。早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因此四川地区古称“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
绿绮(qǐ):古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
峨嵋:山名,即峨眉山。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他)一挥手(拨动琴弦)为我弹奏,(我)仿佛听到来自千万条山壑间的松涛声。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hè)松:万壑松声。形容琴声如无数山谷中的松涛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到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袅袅余音融入了秋天山里寺庙的钟声。
客:作者自指。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余响:指琴声余音。
入霜钟:指琴音与钟声混和。霜钟,指钟或钟声。语本《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 ﹞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南朝·齐·谢朓《雩祭歌·黑帝歌》:“霜钟鸣,冥陵起,星迴天,月穷纪。”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不知不觉间,暮色已经笼罩青山,秋云也暗淡了几分。
不觉,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碧山:青山。
暮:傍晚。
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更加昏暗了几分。
《听蜀僧濬弹琴》题图 《听蜀僧濬弹琴》诗意参考图 《听蜀僧濬弹琴》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此诗通过对弹琴和听琴的描写,赞美琴声美妙,同时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开头两句,写蜀僧来自作者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从弹琴和听琴两个角度着笔,双管齐下,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上句交代弹琴人身份和琴之身价。弹琴人是蜀僧,琴乃蜀中有名的绿绮琴。下句点明弹琴人从故乡峨眉而来。作者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指名贵的琴。晋傅玄《琴赋序》云:“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司马相如也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这两句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颔联“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意思是:他一挥手拨动琴弦为我弹奏,我仿佛听到来自千万条山壑间的阵阵松涛声。“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乐府《琴曲》有《风入松》,此处借万壑松涛之声来比喻琴音的旷远、清幽和激越,生动形象。“一挥手”与“万壑松”,写得自然超逸,非同凡响。
颈联“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写听琴的感受。出句“客心洗流水”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流水”与“霜钟”用典。《列子·汤问》中有“高山流水”的典故,此处借以表现蜀僧和作者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句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
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写作者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结联用“不觉”二字,描摹作者听琴入神情状,反衬琴声的感染力。由于琴声太过美妙,以致诗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了。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这首诗刻画了琴、琴人、琴声、听者等不同的形象,同时有把这些形象置于碧山秋色所营造的景象之中,作者听曲之后又联想起“高山流水”知音的故事,可以说这首诗把人、事、物与心境、情境杂糅在一起,既注重写实、又突出写意,做到了寓情于景、寓景于乐、寓器于乐。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绿绮”“挥手”“ 流水”“霜钟”音乐典故,其中,“绿绮”之琴,暗含司马相如故事,“挥手”“ 流水”暗含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古琴作为文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够用来自娱自乐、又可以寄托心志。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表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有着很高的修养,把琴声与自身的经历遭遇结合在一起,意在寻觅知音,但是时过境迁,琴声虽犹在,但是人已垂垂老矣,但是于闲暇之中,听听琴曲,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名家点评: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累累如贯珠,冷冷如口玉,斯为雅奏清音。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逸韵铿然、是能得弦外之音者。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一气挥洒,中有凝炼之笔,便不流入轻滑。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前半首,质言之,惟蜀僧为弹琴一语耳。学作诗者,仅此一语,欲化作四句好诗,几不知从何下笔。试观其起句,言蜀僧抱古琴自峨嵋时下,已有“入门下马气如虹”之概,紧接三、四句,如河出龙门,一泻千里,以松涛喻琴声之清越,以“万壑松”喻琴声之宏远,句法动荡有势。五句言琴之高妙,闻者如流水洗心,乃赋听琴之正面。六句以“霜钟”喻琴,同此清迥,不以俗物为譬,乃赋听琴之尾声。收句听琴心醉,不觉山暮云深,如闻韶忘肉味矣。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一味清响,真如松风。
试题精选: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②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每点2分,3点6分,如答“夸张”等其他角度符合情理酌情给分。)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参考答案:D。(“诗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2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3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