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诗题与背景:
《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一作《秋日偶成》。《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偶成》。
程颢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同他弟弟程颐师事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穷理”二字,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程颢认为,知识、真理的来源,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这首《偶成》,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他的学说,可以理解为“以诗论道”。
逐句释义: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可自如从容。等到一觉醒来,东窗上的阳光已经一片通红。
闲来:闲时。
从容:不慌不忙,悠闲舒适。
睡觉:一觉醒来。觉,睡醒。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世间万物,在那里静静地观察,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许多好兴致的感受都是一样的。
万物:世间一切事物。
静观:静静地观察。
四时:一年四季。指春、夏、秋、冬四季。
佳兴:好兴致。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道是广大无边的,能够贯通天地有形的外面;人的思想深不可测,能够进入风云变态之中。
道: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大致相当于道理、真理。
通:通达。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人获得富贵后,切不可骄奢淫逸;身处贫贱时,仍然乐天知命。男儿若能修养到如此境界,方算得是个堂堂正正的英雄豪杰。
富贵不淫:《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指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淫,迷惑。
贫贱乐:贫贱之中仍然乐天知命。
到此:达到这个境界。
豪雄:英雄豪杰。
《偶成》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是作者偶然感兴之作。从清闲无事而从容自得的生活写起,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人生态度。
这首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诗的首联从日常起居入手,写清闲无事而从容自得的生活,其余三联均围绕说理展开,中间二联体现的是作者的自然观,尾联则是作者的人生观,这些都十分典型地体现了宋代理学知天命、乐大道的通达态度。
首联“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首句“闲”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无事不从容”,即事事从容。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
颔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说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多有心得。四时变化,景致各异,其中的趣味、愉悦是与常人一样的。程门学说曾有“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尤其强调“格物之理,不若察之于身,其得尤切”。对于大自然,对于人类社会,只有“静观”了,只有“自得”(自己的心得)了,才能说得上评论是非,才能知人论世。
颈联“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进一步解释“自得”之境界。程门学说以为,一切思想,一切理论,一切的道理,都可以用一个“道”字来概括:“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处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程颢所谓的“道”是同“形”一起来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则叫“道”。“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即“器”,而道与器的关系是道藏于器,即具体的器离不开抽象的道。道体之大,天地万物,风云变态,自然社会,无所不重,莫有不通。“思”就是思考,抽象、概括,亦即颔联所谓的“静观”。“思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结果,就可以抽象出道。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
尾联“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抒写作者的理想、抱负。程颢认为,天之生物有贵贱等级的区别,有大小,有长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颢要求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男子汉若能修养到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伟丈夫。
前人曾说,宋诗好发议论,味同嚼蜡。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哲理诗,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宇宙自然的深刻观察,而且有鲜明的形象伴和,给人以启迪智慧的理趣。《偶成》这首诗,议论缺乏形象,加之其思想和今人相去较远,确给人有味同嚼蜡之感。至于今人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程诗中的“富贵不淫贫贱乐”,虽有相通处,但其内涵和实质已有较大的不同。
名家点评:
清·王相《千家诗新校》:言清闲无事而从容,卧起之时,东方之日已红矣。静观万物而思得于心。佳景四时而兴与人同。适道体之大,天地形影,风云变态,无所不至,莫有不通。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男儿于此处立得定,岂不豪雄之丈夫乎?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