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诗题与背景:
《东郊》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作于韦应物在滁州刺史任上。他久困官舍偶尔郊游,面对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春光陶然而醉,由此产生弃官归隐的念头。韦应物对滁州西涧极为爱赏,屡有题咏。
逐句释义: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整年都在官衙中备受拘束,清晨出去郊游顿时觉得心境开阔。
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
跼(jú):拘束。
终年:全年;一年到头。
出郊:出到郊外。
旷(kuàng)清曙:在清朗的曙色中得以心境开阔。旷,心境开阔。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杨柳随着春风摇荡,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澹(dàn):澄静。
虑:思绪。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我)靠着树木自由自在地休息,沿着山涧徘徊(赏景散心)。
丛: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憩(qì):休息。
缘:沿着。
涧:山间流水的沟。
还复去:徘徊往来。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微微细雨笼罩芳香的原野,斑鸠声声不知道在它哪里鸣啼。
霭(ǎi):云气。这里作动词,笼罩,弥漫。
鸠(jiū):鸟类。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或黄褐斑点。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我)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中止,只因公事在身,行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
幽:幽静。
遵事:尊奉王事。这里指做官。
遽(jù):匆忙;急。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终有一日(我会)辞官在此筑室,平生敬慕陶渊明之志,到这时就可以接近了。
终罢:终将辞官去职。
斯结庐:在此地造屋。斯:一作“期”。结庐,修建房屋。
慕陶:追慕陶渊明之志,指归隐田园。
直:就。
庶(shù):庶几,差不多。
东郊 题图 《东郊》,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郊游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官场束缚的厌憎和对自由散淡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常的景色,却蕴涵着无限的诗情画意。反映了作者的人格和诗风都颇类陶渊明。
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这首诗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
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
作者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来到了清旷的郊外。但见春风吹拂柳条,青山能荡涤自己的俗虑,又有微雨芳原、春鸠鸣野,于是心中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边散漫行走。但毕竟他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过像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写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显示出诗人写景的才能。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3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1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