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
诗题与背景:
《七夕》是宋代诗人杨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
逐句释义: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弄不明白牛郎是怎么想的,非得邀请织女来弄金梭子织布。
会:会意,明白。
牵牛:牵牛星,天鹰座中最亮的一颗星,是一等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通称牛郎星,俗称牛郎。
若何:怎么样。
织女:织女星,夏秋夜空中的一颗亮星,属天琴座,隔银河与牛郎星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为天帝织造云锦。天帝用银河将二人隔离,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金梭:梭子的美称。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年复一年地向织女乞求智巧,殊不知人间的机巧已经够多的了。
乞与,赐给;请求给与。
不道:岂不知;殊不知。
几:一作“已”。
《七夕》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通过咏七夕的乞巧而讽刺人间的权贵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巧之多。神话传说,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此夜将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天空摆上织物,向织女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
前两句“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弄不明白牛郎是怎么想的,非得邀请织女来弄金梭子织布。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做这一切。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作者却对此表示怀疑,一语道破了乞巧之举的荒谬可笑。试想,人家好容易一年才团聚这一次,良宵苦短,佳境难再,偏偏这时候去向织女乞讨智巧,根本就不知道牛郎心里怎样想,织女是否甘心情愿,怕只能是敷衍搪塞而已。可见,智巧是乞讨不来的。这个道理,浅显易懂,而人们却年年苦乞不止。
后两句“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就乞巧借题发挥,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作者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人间有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末句中的“巧”已不同于第三句中“巧”的含义。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
从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语言简练朴实,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杨朴(921—1003年),五代北宋初诗人。字契玄(一作先,或元),自号东里野民。新郑东里(郑韩故城内)人。宋太宗、真宗尝以布衣召,皆辞归。著有《东里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东里杨聘君集》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杨朴诗》一卷,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