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北朝时期(439-589年),先后出现了北魏,东魏和北齐,西魏和北周等五个皇朝。在二十四史中,《魏书》记北魏和东魏史事,《北齐书》记北齐史事,《周书》追记西魏史事而主要记北周史事。
作者魏收是北齐的史官,所以此书以东魏北齐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称南朝为岛夷。因作者借修史酬恩报怨,被称为“秽史”,隋文帝以收书不实,命魏澹、颜之推别撰,隋炀帝又敕杨素、潘徽、褚亮、欧阳询别撰,书名亦为《魏书》。刘知几《史通》及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对此书均有贬词。从今天出土石刻资料看,作者用汉制附会鲜卑旧制,用后来的汉名代替原来鲜卑姓名等情况十分严重,但是保留了大量重要史料,还是我们今天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全书130卷。《魏书》大量罗列门阀士族的谱系,列传附有大量家族成员,凡子孙都附于父祖传下,更及远亲家属,如《穆崇传》附68人。
魏收是当时北朝著名文学家,自矜文才,在《魏书·自序》中就有许多自我标榜。据《隋唐嘉话》记载当时魏收曾把自己的文集托南朝使臣徐陵带往南朝宣传,好“传之江左”,结果过江时,徐就把其文集丢到江中,说:“吾为魏公藏拙”。不过从《魏书》来看,魏收的叙事技巧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很多复杂事件能写得层次井然,有声有色。周一良《魏收之史学》[1]及孙同勋《「秽史」辩诬》[2]就曾为魏收辩驳。原书在北宋初年已经不全,后人据魏澹《魏书》、张太素《后魏书》及《高氏小史》、《北史》等书补成今本。今日中华书局本由唐长孺主持整理,最为好用。
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魏书》的志表,清人万斯同《历代史表》中有〈魏诸帝统系图〉、〈魏诸王世表〉、〈魏异姓诸王世表〉、〈魏外戚诸王世表〉、〈魏将相大臣年表〉、〈西魏将相大臣年表〉、〈东魏将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谷霁光《魏书兵志》1卷,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2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