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学体裁之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而对话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物说的话是不是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衡量小说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英文“Novel”是指篇幅较长的小说,而“Fiction”是指虚构的故事作品(不限于文字),中文的“小说”严格来说没有单一合适的英语单字可以对应,但是大多会将Novel译为小说。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学中,小说通常指长篇小说、中篇、短篇小说和诗的形式。
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艺术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鲁迅说:“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外,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象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进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先秦两汉的史传散文,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滥觞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但这些小说篇幅都较短小,故事情节也较简单,大抵是一些片段。到了唐代的传奇小说,才逐渐形成了比较曲折复杂而又完整的故事情节,宋元时期,出现了话本小说,明代又出现了文人创作的拟话本。经过这样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五四”以后的现代白话小说,吸收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长处,又广泛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特别是19世纪西欧和俄国小说的创作经验,使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小说已成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也最繁荣的体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