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花儿·莲花山花儿会①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康乐县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康乐县西南部,花儿会是莲花山地区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辐射三州(地)六县78个会场。此类民歌早在三百年前即已兴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花儿传唱遭到封禁,改革开放以后再度出现了繁荣景象。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莲花山都要举行盛大的歌会。歌会期间,临夏各县及临潭、临洮、渭源、岷县以及青海的回、藏、东乡、保安、撒拉等各族群众和歌手数万人,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打着花伞,摇着彩扇,云集莲花山,纵情对歌。他们把这种盛会称为-花儿会-,所唱歌曲也就是闻名遐迩的-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以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为程序,边游山边对歌,自由结伴,互相穿插,灵活多样,尽情欢唱。

  在每个路口岔道,用马莲草拧成的绳子拦住-客人-,主人们唱着花儿,请客人留下-过路歌-,客人答唱,主人接着唱,客人顺题答唱。就是在这样亲切、诙谐、友好、热烈的气氛中,主、客漫着花儿问答,直到主人满意时,解绳邀客人携手并肩登山。

  这期间,所有的人,都可以不受道德礼教的束缚羁绊,不受世俗的约束,不分尊卑贵贱,没有伦理观念,只有尽兴玩乐。初一、初二在莲花山山麓的足俗川聚会,是花儿会的序幕;初三、初四游山对歌,是花儿会的高潮;初四从莲花山向15公里外的王家沟移动,经过短暂的休息,围着篝火夜歌;初六黎明,攀登10公里的紫松山,联欢对歌、敬酒告别。

  莲花山花儿会的歌手,一般是男女10人左右临时组成的对歌班子,由才思敏捷、嗓音洪亮,在民间享有崇高威望的人充当班子里的-串把式-和-唱把式-。歌手的服饰当然是民间认为最美的服饰,还有两件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把彩扇、一把大花伞。这把大花伞比一般生活用的伞大2-3倍,足能遮三四个人。女歌手在演唱时一把彩扇半遮面,只露出一对感情丰富的大眼睛;男歌手常常在唱花儿时习惯用一只手遮在耳后,或者用一根手指堵在耳门上,据说,这样可以时歌声传的更远。莲花山花儿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代表性歌手主要有景满堂、丁如兰、张生彩、朱淑秀、米兆仁、汪莲莲等。

  莲花山花儿以创作的即兴性、韵律的固定性、语言的乡土性为其最大特点,俗称-野花-。代表性曲令有《莲花山令》等。

  享誉陇原的莲花山花儿会,与酒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花儿会从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酒文化的陪伴。花儿歌手和花儿好家们一见面,首先敬酒问候,以酒传情:-钢二两米心钢,曲子不好酒不香,水酒一杯表心肠-;对方双手接住一饮而尽,-香香香实在香,亲手敬来味更长,渗在心上永不忘-。喝酒对歌,饶有情趣。

  酒是五谷的精华,串把式喝了酒,才思敏捷、妙语如珠;歌手喝了酒,嗓音嘹亮、情思勃发,技压群芳。

  -一转山的莲花山,漫开花儿透心甜,十天九夜口不干-。莲花山花儿最大的特点是对唱赛歌,双方既答又问,看谁答得妙、问得巧。当一方词穷歌尽、甘拜下风时,另一方穷追不舍嘲弄道:-唱了一声不唱了,唱羞了吗唱忘了?唱了一声停下了,好像洋蜡浸哈了!-惹得观众哈哈大笑,大伙为优胜班子披红挂彩,燃放鞭炮,敬酒祝贺。这是花儿会上至高无上的荣誉,气氛热烈、酒味飘香,花儿泡酒情醉人,荡气回肠味无穷。

  因具有独特性、民俗性、依存性、程序性、群体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被国内外学者誉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但近年来,花儿会的规模逐渐缩小,花儿歌手人数锐减,传承断档,后继乏人,亟待抢救。

为您推荐

花儿基本资料①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音乐编号:Ⅱ-20地区:甘肃,青海,宁夏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宁夏回族..

花儿花儿·莲花山花儿会①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康乐县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康乐县西南部,花儿会是莲花山地区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辐射三州(地)六县78个会场。此类民歌早在三百年前即已兴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花儿传唱遭到封禁,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