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体民歌,根据结构形式与格律划分的中国藏族民歌类别之一。包括藏族原有的流行在西藏、甘肃、四川巴塘地区的“谐”;流行在四川德格一带的“古儿姆”和流行在云南中甸一带的“日玛”等。谐体民歌,一般为四句一首,每句六个音节,每两个音节一停顿,一句三顿。不讲求押韵,也有每首六句或八句,各句亦为六音节三顿。有的通篇为比喻,有的通篇直陈。也有前两句比喻,后两句指实,或前实后喻。这种诗歌格律 ,最初见于9世纪前后的敦煌古藏文诗歌中。17世纪时,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运用这种格律写了近70首情歌,流行于世,与传唱于民间的谐体民歌相得益彰。
为您推荐
《陕北民歌选》,中国民歌选集。何其芳、张松如编。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从陕西省北部地区农村调查搜集的1,000多首民歌中选录有代表性的各种形式的民歌406首,附曲调97首辑集。1945年晋察冀新华书店出版,后在东北..
因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大致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5类。又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另有儿歌一类。
劳动歌 狭义的劳动歌专指号子,以具有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
中国民歌的形式不仅因产生的民族和地域不同而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
民歌除七言体外,还有三、四、五、六、八言的,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章段结构以四句头最多,陕南、鄂西以及湖南、安徽、四..
民歌作为最早产生的音乐体裁之一,很自然地成为其他民间音乐以及专业音乐创作的基础。①各类民间音乐不同程度地从民歌中汲取养料。例如民间歌舞音乐所使用的曲调,许多直接取自民歌;说唱音乐中的一些曲牌和常用腔调也..
民歌是最早出现的声乐艺术,同时也是最早出现的音乐艺术形式。关于民歌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了协调劳动步伐、释放劳动..
民歌,(英语:folksong),民间歌曲。又称民间歌谣。是民间音乐的一个门类。民歌的文学部分(即歌词)属民间文学。民歌来源于民间,创作者和创作的年月一般是不确定的,并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不断再创作的方式生存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