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体民歌①

  鲁体民歌,中国藏族民歌形式之一。包括藏族原有的流行在甘肃、青海、四川等省藏区的“鲁”、“卓”,流行在甘肃、青海和四川阿坝各藏区的“拉伊”,流行在云南藏区的“擦拉”和西藏地区的“郭尔谐”的部分民歌。鲁体民歌一般每首皆有数段,以三段为典型结构。每段少则二、三句,多则十数句,以二至五句最常见。每句音节一般相等,最多见的是七、八音节句。每首歌的段与段之间,段中相对的句子之间在设意、用词及节奏停顿上都有对仗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前数段是比兴,最后一段点出本意。回环排比,反复咏叹,思想内容渐次深化,感情色彩愈益浓酽,给人以情意隽永、其味无穷的感受。

  这种格律的诗歌,在敦煌发现的古藏文史料中有不少记录,9世纪就很流行。在藏族文学作品中,这种格律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运用。

为您推荐

民间歌谣民歌种类①

  因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大致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5类。又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另有儿歌一类。   劳动歌 狭义的劳动歌专指号子,以具有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

民间歌谣民歌形式①

  中国民歌的形式不仅因产生的民族和地域不同而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   民歌除七言体外,还有三、四、五、六、八言的,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章段结构以四句头最多,陕南、鄂西以及湖南、安徽、四..

民歌音乐特征①

  民歌的一般艺术特征是: 民歌的曲调一般短小精悍,音乐材料的运用经济、集中,旋律清新质朴、易于上口。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一般都使用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来演唱,旋律音调往往也与语言密切结合,因而带有鲜明的地域特..

民歌与其他音乐艺术的关系①

民歌起源和发展①

  民歌是最早出现的声乐艺术,同时也是最早出现的音乐艺术形式。关于民歌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了协调劳动步伐、释放劳动..

民歌①

  民歌,(英语:folksong),民间歌曲。又称民间歌谣。是民间音乐的一个门类。民歌的文学部分(即歌词)属民间文学。民歌来源于民间,创作者和创作的年月一般是不确定的,并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不断再创作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民歌分类①

  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如按题材内容分类,可分为情歌、宗教歌、劳动歌、社团歌等;按体载、功能分类,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叙事谣、牛仔歌等;以语言分类,可分为英语民歌、阿拉伯语民歌、汉语民歌等;按产生、流传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