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中国蒙古族叙事长诗。产生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一带。长诗共2000余行,依据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事件民间创作而成。嘎达梅林,原名为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因其排行最小,取乳名嘎达。成年后在达尔罕旗王府任梅林职,所以称他为嘎达梅林。他于1929年在哲里木盟达尔罕旗(今科左中旗)领导了旨在反对军阀张作霖和蒙古王公掠夺人民的起义斗争。历时数年,扩展到四五个旗县,是蒙古族现代史上影响很大的人民起义。
长诗成功地塑造了嘎达梅林这一英雄形象。他开始因劝说王爷不要出卖土地而遭到革职处分,最后为民请命,又被张作霖投入监狱判处死刑。被救出后,毅然举行了起义。他率众转战数年,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的拥戴。最后在众多敌人的联合进攻下,他与部众全部壮烈牺牲,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长诗还侧重刻画了嘎达梅林妻子牡丹的英雄形象,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反映了起义斗争的复杂性和较广阔的生活场景。
长诗在艺术形式上以唱为主,唱白结合。语言刚健清新,传神逼真。诗中的比兴运用得贴切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为您推荐
《格斯尔传》,中国蒙古族英雄史诗。同英雄史诗《江格尔》、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并称蒙古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它最早脱胎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两部史诗的主要人物基本相同。《格斯尔传》描写玉皇大帝次子、..
《江格尔》应产生于蒙古社会还不发达的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阶段。这部史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传说江格尔是奔巴地方的首领乌宗·阿拉达尔汗之子,两岁时,父母被魔鬼掳去杀害。藏在山洞里的小江格尔被善良的..
《江格尔》作为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如描写圣主江格尔,反复辅叙了他苦难的童年与艰苦的战斗经历,把他描写成一位机智、聪明、威武、能干,深受群众拥戴,为宝木巴事业奋斗不息的顶天立地的英..
为了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格尔”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2008年6月分和静县在县一中揭牌成立 “江格尔培训基地”,聘请了和静县唯一一位国家级“江格尔”艺人尼曼老人为担任传承培养工作。培训基地采取教育机构传承..
《江格尔》以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蒙古族文学史、社会发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江格尔》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果说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中最重要..
《越人歌》,中国古代使用壮侗语族语言民族的古老民歌。《说苑·奉使篇》记载:公元前528年,楚国令尹鄂尹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