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公布时间:2006年
- 类别:民间文学
- 编号:Ⅰ-8
- 地区:山东
-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
杞梁墓在今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600米处,靠近淄水和齐国故城城墙,原先有高大的封土,因为在村子的东边,所以被称为“东冢子”。1967年,杞梁墓在村民整地时被夷平,但墓室尚存。
临淄还有一种传说是:杞梁在莒国战死,孟姜悲痛欲绝。她为丈夫穿上赶制的一身新棉衣出殡发丧。杞梁的棺材被抬到了临淄城南门外的墓地,杞梁妻提出要为丈夫守灵3天再埋葬,国君同意了她的请求。3天里,孟姜守着丈夫的棺材痛哭不止。杞梁妻的妹妹准备了祭品,并哭泣着写成了一只曲子,取名《杞梁妻》。她来到姐姐身旁,用七弦琴边弹边唱。杞梁妻听着这只曲子,想到自己与杞梁的恩爱,反复吟唱着其中的两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孟姜突然间站起来,投向淄河自尽身亡。就在孟姜跳水时,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临淄城的城墙倒塌了一丈多。人们都说,这是孟姜的忠贞感动了上天,推倒城墙表示哀悼。
这件事情让世人非常感慨,历代群众和文人墨客都不断加工和演绎。到西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了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唐代的时候,人们把春秋时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临淄城嫁接到了秦长城上,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明政府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长城,招致民怨沸腾,老百姓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改杞梁为“万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诸如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等情节,创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经历了2000多年。
杞梁妻为丈夫做棉衣、哭倒城墙的故事,还衍生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寒衣节。因为杞梁妻为丈夫做棉衣发生在农历十月初一,所以,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缺衣少穿,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要焚烧用纸做成的寒衣。据说在这一天,冥界放大假,一些品行良好的鬼就可以来到人间,一方面探望亲人,另一方面顺便拿走自己冬天穿的衣服。至今俗谚仍说:“十月初一烧寒衣。”或曰:“十月一,送寒衣。”除此之外,妇女们要在这一天亲手缝制寒衣,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一天,同样也是为逝去的父母或长辈及亲人合葬、迁坟、祭奠等的日子,俗称“十月一”,又叫“腊冥阴节”“送寒衣”“烧衣节”“祭祖节”“冬祭”“迁坟节”等。这一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即七月十五)并称为中国民俗节日中的三大鬼节。
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人类热爱和平,忠于爱情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真实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