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传说历史渊源及发展①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其故事的毛坯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公元前550年(春秋时期,齐庄公四年)秋,齐国将军杞梁率兵攻打莒国(今山东莒县),不幸身亡。其妻孟姜迎柩至郊外(齐长城与淄水交汇处,今淄博博山源泉镇北)。齐王欲在此处吊唁,孟姜抵制,要求按仪节到宫舍祭祀。杞梁安葬后,孟姜仍悲痛万分。过了200年,《檀弓》记载曾子对此事的说法谓:-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到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出现了-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的记载。《列女传》里出现了杞梁妻赴淄水(今源泉北)而死的情节。杞梁妻的事迹是为孟姜女传说原初的内容。

  孟姜女哭夫的故事,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无论是史实还是传说都没离开齐国境。但经过几个朝代的补续和演义,尤其是自唐代始,杞梁之妻哭夫、城崩演绎成了哭长城,由哭-齐长城-又演绎成哭-秦长城-。最典型的是这样的一个版本:杞梁被征召去修筑秦长城,不堪劳役之苦而逃走,在孟超的花园里遇到了孟姜,二人结为夫妻。杞梁又回到工地,被官吏以私逃罪处死,并埋在城墙下。孟姜得知丈夫被害后,悲愤地在长城下大哭,泪干血流,城墙为之崩塌。时至明代,原型故事面貌全非,不仅增加了招亲、千里送寒衣等情节,而且也将杞梁的名字改成了万喜良、范喜良等。

  孟姜女传说因其深厚的群众性,流传2500多年而不衰,流传地区遍及全中国,内容上也多有演变,本来是春秋齐国的杞梁妻(孟姜女),最终其悲剧命运却与秦始皇和秦长城联系了起来。但追根溯源,杞梁妻哭崩的杞国都城、投身自尽的淄水都在山东淄博一带。

  孟姜女一哭惊天动地,甚至还改变了齐国之俗,至今淄博一带的中老年妇女在特定场合仍然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抒发感情。这种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哭歌风俗,成为当地百姓在特定场合抒发感情,表达哀思的地域性文化方式。

  为纪念孟姜女,淄博出现了姜女洞和五处姜女泉。孟姜女的故事也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人们还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着孟姜女的传说,仅民歌在淄博地区就有许多。孟姜女传说流传的范围极广,据顾颉刚20世纪20年代的研究统计,该传说流传的省区包括: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甘肃。有孟姜女相关遗迹的地方也很多,如山海关的姜女祠庙、姜女坟,辽宁绥中县姜女祠,河南杞县孟姜女庙,陕西哭泉及孟姜女庙,上海万喜良石像,山东博山姜女泉(4处)等。

传说一:杞梁妻哭夫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都临淄。公元前550年秋,齐国将领杞梁率兵讨伐莒国(今山东莒县),不幸战死。尸体运回齐都城郊,齐庄公要在此举行郊吊。杞梁的妻子认为此举有悖于礼,便面对齐庄公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使齐庄公到杞梁家设祭吊唁。她的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齐国一位普通妇女知礼、守节、不畏强权的高尚情操,从而受到当时各国人们的普遍赞颂。人们将-孟姜女-这个泛指齐国美女和尊贵女子的代称转嫁到了杞梁妻身上,于是杞梁妻就成了孟姜女。杞梁安葬后,孟姜女边哭边行,到了当初迎丈夫灵柩的齐国都城外,触景生情,回想夫妻恩爱,悲痛欲绝,哭声撕心裂肺,感天动地,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泪水与雨水交汇在一起,十天十夜不绝,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墙为之崩塌。哭罢,孟姜女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对爱情的忠贞,投入不远处的淄水而死。

传说二:孟姜女哭长城

  在很久很久以前,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像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为您推荐

政治是个历史性概念

为了正确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需要对政治这个概念重新解读。 政治这个概念和其它许多概念一样,是历史的。随着人类政治生活实践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以新的意义。最初,古代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

文字历史概述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经过近5000年的发展与演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现符号和传播工具,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

古文论“失语”: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客观必然

尽管我期待着古文论学者能有这样热心“复语”的实践者,但坦诚地说,我对这种实践的成功并不抱有希望,因为上述关键在“重视和运用”的结论,是建立在论者对中国古文论“失语”根源的浅表性认识基础上的。实际上,正像许多..

特殊形态的“历史/现代语媒

碰撞与共生中的多元历史观

在讨论历史题材创作的时候,总会涉及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即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多年来,历史题材创作围绕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直至让众多的作家和批评家厌倦。在这次讨论中,它依然是热点和焦点。不同的是,历史真实..

当下历史题材创作的成绩与问题

首先我们有必要做一下概念的区分。所谓“历史题材的创作”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与历史剧(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即基本上按照史籍记载的线索来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事件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人物是历史上确..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还原历史场景,尊重历史事实。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当代人视角解读历史,又不能机械地用当代人的评判标准苛求前人,实事求是地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定性定位,从而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