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南方地区的汉族山歌①

  汉族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南方地区有“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震颈红”等。南方各地在农田劳动中所唱的田秧山歌,也属于山歌类。

  客家山歌 主要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山歌因用客家方言演唱而得名。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七字四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其曲调各地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的曲调,也因不同歌手演唱而有差异。它有多种腔调的变化,可分下述几种类型:(1)号子山歌。又称山歌号子。多采用“咿哟嗬哈”等衬词,只有一个长乐句,在高音区相邻两三个音之间进行,散板,节奏自由,用假声唱,声音高亢。(2)正板山歌。又称四句板山歌。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工整对称,是客家山歌中流传最普遍的一种曲式。(3)四句八节山歌。歌词四句,八节是指八个乐句。是把一句歌词分作两个乐句来唱,词中夹以较多的衬词。其曲调是在正板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4)快板山歌。又称急板山歌。歌词无衬词,曲调无拖腔。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调,把节奏紧缩,将速度加快来演唱。(5)叠板山歌。又称叠字山歌。歌词中插上较多的叠字叠句,有时多达数十字。其曲调的开头与结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点,中间则由于采用叠字叠句而扩充了曲调,演唱时近似数板。

  田歌 广泛流传于中国长江、珠江流域,是多在水田栽秧、薅草、车水、挖地等集体性农业劳动中咏唱的一种行腔自由、形式多样的民歌类别的总称。又称田秧歌、秧田歌、田山歌等。比较著名的有:江苏的格冬代、锣鼓车;上海青浦的田山歌;安徽的喊秧歌、薅秧歌;江西的锄山鼓、打鼓歌;湖北的“长阳薅草锣鼓”、畈腔、薅草歌;湖南踩田歌;福建的耘田诗;两广的打锣开山歌、插田歌;云南、贵州、四川的薅秧号子等。田歌一般采取领与合式,领与轮流接唱式和分组对歌式。领唱者经验丰富,才思敏捷,被誉为歌师、鼓匠、歌伯,并以他们为中心组成歌班。田歌起讫自由、速度舒缓、随兴而歌。其体裁性质介乎于山歌与号子之间。田歌以联曲体结构为主,节奏以散板居多,曲调与各地方言声调结合较紧,带有即兴性和吟诵性特征,兼用高亢、粗放的全假声唱法和真、假声结合唱法。田歌中的锣鼓,不仅为歌唱伴奏,还有专门的前奏、间奏和锣鼓段。

为您推荐

山歌南方地区的汉族山歌①

  汉族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南方地区有“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震颈红”等。南方各地在农田劳动中所唱的田秧山歌,也属于山歌类。   客家山歌 主要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

山歌①

  山歌,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一般是指人们在上山砍柴、行脚运货、野外放牧以及农田耕耘等劳动中,为抒发感情、消除疲劳或遥相对答、传递情意而编唱的民歌。音乐性格比较热烈奔放,形式较少修饰,艺术表现上具有自由、..

山歌北方地区的汉族山歌①

  北方地区有“花儿”、“信天游”、“爬山调”、“慢赶牛”等。   花儿 主要流行于西北陇中高原。传唱范围约在贺兰山以南、六盘山以西、岷县以北、日月山以东跨越宁夏、甘肃、青海 三省、区的宽阔地带及新疆..

南方组诗①

南方的岸①

中篇小说。孔捷生作。发表于《十月》1982年第2期。作品主人公易杰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远离家乡。返城后,经过曲折的生活道路和对生活的严峻思考,他和同伴暮珍寻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终于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返..

南方诗丛①

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至1980年出版。共出14集。即:《红缨似火》(瞿琮着,1976年2月出版)、《节日的祖国》(章明等着,1976年7月出版)、《大沙田放歌》(谭日超着,1976年9月出版)、《瀑声》(韦丘着,1976年10月出版)、《锤之歌..

山歌传①

诗剧。戈壁舟作。发表于《星星》1959年第1期。诗剧取材于民间传说,除序幕和尾声外,共10章。作者采用山歌联唱的形式,活泼、晓畅地描绘了四川农村一对叫李二娃、张幺姑的青年男女的纯朴爱情和他们以山歌为武器带领劳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