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①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成立大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老舍、丁玲、吴组缃、许地山、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阳翰笙、楼适夷、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华林为总务部正副主任,王平陵、楼适夷为组织部正副主任,姚蓬子、老舍为出版部正副主任,郁达夫、胡风为研究部正副主任。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章》等文件。《简章》确定协会的宗旨在于“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并保障作家的权益”。文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多次派遣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各战区访问慰劳和宣传,推动作家深入现实斗争。组织编写了通俗读物50多种,《抗战小丛书》40多种。多次举办学术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就诗歌如何为抗战服务、小说如何描写人物等问题进行探讨。每年召开纪念鲁迅的集会,为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的寿辰或创作成就聚会祝贺,开展救济贫病作家、营救被捕作家等活动。文协在全国设立数十个分会,广州、成都、昆明、桂林、香港、延安、贵阳、上海等地先后成立分会。爱国的作家、艺术家团结在文协的旗帜下,使抗战初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生气蓬勃的气象。文协会刊《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1946年5月终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为您推荐

中华剧艺社①

  中华剧艺社,中国职业话剧团体。简称“中艺”。1941年5月成立于重庆,是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委托阳翰笙邀应云卫、陈白尘、陈鲤庭等组织留渝的戏剧电影工作者建立的进步剧团。中艺本身仅有30余人,另邀中央..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①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戏剧界的群众团体。1937年12月31日成立于汉口(今属武汉)。1937年11月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大批戏剧团体、戏剧工作者云集武汉。1937年12月26日,由阳翰笙、王平陵等发起,推..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唐诗①

(按“名句”首字汉语拼音为序) 1.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唐•李白《客中行》 一作《客中作》 不知何处是他乡 3.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唐•岑..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宋诗、宋词①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其他①

(按“朝代”时间先后为序) 51.北朝民歌《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2.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3.晋·陶渊明《杂诗 其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54.元·杨维桢《罗浮美人歌..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①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成立大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老舍、丁玲、吴组缃、许地山、..

李国文①

  李国文,(1930-08-24~ ),中国作家。原籍江苏盐城,生于上海。1947年考入国立南京剧专。1949年毕业后到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工作。抗美援朝时期在志愿军某部文工团任创作员。1954年调全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