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①

  成仿吾,中国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湖南新化人。卒于北京。1910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青年时代就精通日语、德语、英语等。1921年,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4~1927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教授兼黄埔军官学校教官。

  大革命失败后,被迫出国,于1928年在法国巴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回国,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兼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委员,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并主持中央党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北公学校长、华北联合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校长,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五届政协常委等职。

  他强调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提倡实事求是和独创精神,主张办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他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学校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尤其应重视师资的培养和提高。著有《成仿吾教育文集》、《战火中的大学》等。

  成仿吾的文学活动以文艺批评为主。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表现在:

  1. 在肯定文学的社会使命前提下追求超功利的艺术的“全”和“美”,认为“内心的要求”是文学的原动力。
  2. 对文艺批评的任务、特质、批评家人格的修养等进行研讨。
  3. 对郭沫若、郁达夫、冰心、许还山、王统照、鲁迅等人的作品进行评论。
  4. 批判复古论调和整理国故运动,保卫新文学的正确方向。
  5. 发展五四文学成果,提倡革命文学。
  有小说、诗、散文合集《流浪》(1927),文艺评论集《使命》(1927),译文《德国诗选》(与郭沫若合译,1927)等。

为您推荐

胡适影响与评价①

  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第一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   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   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

胡适家庭①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著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   母亲:冯顺弟。   妻子:江冬秀。由胡适其母包办。在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兴起后,胡适并未像其他..

胡适主要论著①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1日,于《新青年》第2卷第5号)   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5月1日,于《新青年》第3卷第3号)   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

胡适年表①

郭绍虞①

  郭绍虞(1893-1984),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上海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副主编。五四运动时期加入“新学潮社”并任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会后,毛泽东将两次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言①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   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