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沿革①

  首作《生查子》调者始见于魏承班、牛希济等人词集中。牛希济词下片首句摊破句法,为长短句式,即后段起首为三字句并用韵,之后张泌的《生查子》也是另一种摊破生查子。就句式的变化来看,魏词当早于牛词与张词, 并为此调常用形式,故应把次调正体系于魏词的名下。有人认为刘保又(刘侍读)《生查子》(深秋更漏长)一首应是首作此调且唐词中仅有次体。考证可知,刘保又与魏承班俱是五代时人,但是刘保又的生卒年较晚,所作此调也要晚于魏词。仁二北《教坊记笺订》指出,此调最早始于韦应物,并说“东坡词《生查子》(三度别君来)一首并见于《东坡续集》中,自注:‘效韦苏州’,是其证。今检《全唐诗》所载之韦作,无全合于苏词者。”然而,韦应物诗仄韵五言八句者甚多且皆属于乐府古体,并不能视为《生查子》词。虽然《生查子》的语文形式恰用五言八句形同乐府古体,但不能将此类都归为《生查子》。从现今的文献来看,《生查子》应该是五代词人始做。

  《尊前集》中注《生查子》为商调,其句法整饬,因而音韵颇为铿锵。又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更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因此《生查子》调最易于抒发怨抑之情。因而唐五代到北宋此调多写恋情,又以怨叹感伤居多。但在后来有了新的变化,南宋后用此调抒怀则尤现劲健。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一首小令,尤其是“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两句更是脍炙人口。这首词不是单纯的写恋情,“月”、“灯”等意象的运用主要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苏轼也曾做《生查子》(三度别君来)一首。这首怀人词秉承了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词中所怀的人不是女子而是作者的好友。这样就脱离了五代坏人的恋情词范畴,扩大了此调的题材范围。晁补之和毛滂《生查子》词中所表现的情味又有所变化。

  宋代此调较之五代在声情的变化更多,宋词至北宋柳永辨去声,至周邦彦又分上、去二声,以后又有阴阳、清浊之分等,于字声的运用更为讲究。在四声平仄的运用上,宋人尤重去声字,于其他三声的运用稍微灵活。清万树《词律发凡》总结说:“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代平,去则独异。故余尝窃谓论声虽以一平对三仄,论歌则当以去对平、上、入也。当用去者,非去则不激不起,用入且不可,断断勿用平、上也。”探讨宋代《生查子》的声情变化,就更应该注意四声的运用。另外,在五代魏承班词中此调每句第二字例用仄声字。但是到了宋代,有前后段第二字用平声者,如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一首就是这种情况,晏几道、吕渭老、吴文英集中,亦有此体。在词中应用平声,则显得声调长,不剩不降,使得在慢声吟唱中更能表达不尽的情意与盎然的韵味。

为您推荐

渔歌子(词牌)沿革①

  渔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唐崔令钦《教坊记》与敦煌写卷中,“渔”作“鱼”,五代《花间集》以后均作“渔歌子”。敦煌写卷《云谣集杂曲子》中有《鱼歌子》词两首,故近代任二北在《教坊记笺订》中谓此调“应为民间歌..

渔家傲沿革①

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按此调如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伸词添字者,皆变体也。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多一字。欧阳修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十..

浣溪沙沿革①

  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

永遇乐沿革①

水调歌头沿革①

“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

武陵春沿革①

武陵春,相传是北宋词人毛滂所创。毛滂根据楚地流传的曲调,作了一曲“武林春”,后来便作为曲子词形式流传了下来。《填词名解》云,调名取自唐人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其源出东..

念奴娇沿革①

《念奴娇》曲名,来源于唐天宝中名倡念奴。元稹《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