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文学共和国繁荣时期文学(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前1世纪中叶)①

  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南部希腊移民地区时起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已经征服北非、马其顿、希腊,威临埃及,地中海四周广大地区都处于它的统治之下。奴隶制生产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物质条件,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在希腊文学的影响下,罗马文学得到迅速发展。希腊籍获释奴隶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是古罗马文学史上第一个诗人和剧作家。他曾经将荷马的《奥德修纪》(一译《奥德赛》)用萨图尔努斯诗体译成拉丁文,他依据希腊剧本改编的戏剧于公元前240年第一次上演,这是罗马真正的舞台戏剧的发轫。在他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一批罗马诗人和剧作家,如奈维乌斯、恩尼乌斯、普劳图斯等。他们主要是接受现成的希腊文学成就,把它介绍给罗马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并以之为借鉴,努力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传统,从而使各种文学形式在罗马迅速发展起来。

  古罗马戏剧包括喜剧和悲剧。罗马喜剧主要是人情喜剧,由于当权的奴隶主贵族不允许随意讽刺他们或批评时政,因而政治喜剧在罗马未能获得发展。在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喜剧是希腊式喜剧,它依据希腊晚期以神话为题材的中期喜剧和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新喜剧改编而成,同时吸收了意大利民间戏剧的因素。由于剧中人物穿希腊披衫,罗马人称这种喜剧为披衫剧。希腊式喜剧很受下层民众欢迎,公元前3世纪末和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是其繁荣时期。在当时的喜剧家中,以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最为著名,也只有他们才有完整的作品流传下来。他们的作品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也代表了希腊式喜剧发展的不同阶段。罗马悲剧分神话剧和历史剧两种,以神话剧较为流行。神话剧以希腊神话为题材,主要是依据希腊古典悲剧家(也可能包括一些晚期希腊悲剧家)的作品改编而成。历史剧取材于罗马历史传说或事件,有的甚至是当代事件,颂扬罗马光荣的过去和贵族的功绩。由于剧中人物穿罗马官员常穿的镶紫边的长袍,罗马人把这种历史剧称作紫袍剧。罗马悲剧比较符合贵族口味,不如喜剧受普通观众欢迎。主要悲剧作家有恩尼乌斯、帕库维乌斯(约公元前220~前130)、阿克齐乌斯等。他们的作品均已散失,现仅存零散片断。

  古罗马史诗主要取材于罗马历史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颂扬罗马的强大和光荣。奈维乌斯的《布匿战纪》用萨图尔努斯诗体写成,是第一部罗马民族史诗。恩尼乌斯的史诗《编年纪》用六音步扬抑抑格写成,内容包括英雄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建立城邦,直至当时的整个罗马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对以后的罗马史诗,特别是维吉尔的创作,很有影响。

  约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散文开始发展,这时的散文作品有根据史官记录的材料编撰的编年史,内容比较简单。作家、演说家卡托(老)晚年编著的《农书》是罗马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保留下来的拉丁散文著作。以卡托(老)为首的贵族保守派竭力抵制希腊文化的影响,同积极主张吸收希腊文化的西庇阿集团针锋相对,这种斗争成为公元前2世纪罗马社会意识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是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本民族文学兴起。文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

  公元前2世纪中叶之后,希腊式喜剧开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意大利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新型喜剧长袍剧。这种喜剧因剧中人穿罗马人常穿的长袍而得名,它在罗马盛行了半个多世纪,主要作家有提提尼乌斯、阿塔、阿弗拉尼乌斯等,作品都已失传。到公元前1世纪,长袍剧又被经过文学加工的阿特拉剧和拟剧所代替。罗马特有的具有社会讽刺色彩的杂咏诗在公元前2世纪也得到发展,卢齐利乌斯首先使这种内容驳杂、形式不拘的古代文学体裁具有政治讽刺性质。在尖锐的政治斗争的影响下,罗马演说,包括政治演说和诉讼演说,也得到迅速发展,保民官格拉古兄弟(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和贵族温和派代表人物西庇阿(小)都是当时比较出色的演说家。

  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是罗马文学发展高涨时期,主要表现在演说、散文和诗歌方面。希腊文学影响减弱,罗马文学开始有了独立的民族风格。当时演说人才辈出,西塞罗是其中最杰出的演说家。他的演说辞讲究程式,注意修辞技巧,描写生动。此外,他还写了许多哲学论文、修辞学著作和书信,对罗马散文的发展和拉丁语文学语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凯撒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萨卢斯提乌斯的《卡提利那阴谋》、奈波斯(约公元前100~前27)的《名人传》等历史著作,都是这一时期散文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其中凯撒的简朴无华的风格同西塞罗的讲究修辞的句式成为鲜明对照。

  罗马诗歌主要是哲理诗和抒情诗在这一时期也获得重要成就。长期内战和政治动乱使许多人对政治感到厌倦。为了回避社会政治斗争,他们或者致力于研究希腊哲学,或者沉湎于诗歌和爱情。卢克莱修是共和国末期最大的诗人。他的唯物主义哲理诗《物性论》,系统地论述了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哲学,是部文笔优美的长篇巨著。同时,在脱离政治、强调知识、讲究辞藻的亚历山大里亚诗风的影响下,罗马抒情诗开始发展。这些抒情诗采用希腊格律,一般是短诗,或叙述散佚的神话,或描写田园生活的乐趣,或抒发个人的爱情。卡图卢斯是这一派诗人的代表,他遗下的诗作以描写个人真挚感情见长。

为您推荐

本世纪的出土文献,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

一 说起一个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一批早已佚失的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了。它不仅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以往的文学史的认识。..

【摘要】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 ,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 转折 建构 失语症 文论话语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 ,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大河改道”式的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

影像创作的繁荣与精神价值的底线

对历史题材影像化创作的讨论也是此次会议的一个热点。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创作,一直是两路齐头并进:一路采用传统的文字语言,另一路采用声像语言。受现代文化工业发展的影响,现代人越来越习惯用直观的声像语言来代替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无名氏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无名氏研究。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内, 中国大陆对无名氏其人其文无人知晓,只是到了八十年代, 像沈从文、张爱玲一样, 国人知道无名氏也是先从海外开始。无名氏得到了香港中国新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和美国哥伦比..

二十世纪词学的传承、变革与格局建构

严迪昌(苏州大学中文系) 回顾二十世纪词学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眼光。思路不同 、视角不同、趣味不同、兴奋点不同,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评量。面对庞大丰富而又复 杂的评估对象,当也应持一种“异量美”式的气度,否则以偏..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五光十色,斑烂绚丽。近百年间政治文化的日益革

,社会制度的频繁更迭, 意识形态的纷纭多变, 使得20世纪的数代学者在运用不同的 历史观、文学观及文学史观,对1840—1919年间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予以观照、阐 释、评价时,显示出极为明显的认识差异。这些认识差异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