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格律①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代表。此若石词之多押两韵,徐、黄、张、杜四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苏词别首前段第二句“长忆吴山好”,“长”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为代表。此与苏词同,惟前后段两起句各用韵异。

  变体二,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以徐俯《卜算子·胸中千种愁》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后段起句用韵,结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异。《古杭杂纪》无名氏词前结“把定纤纤手”,后结“瞒不得、桥头柳”,正与此同。

  变体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黄公度《卜算子·薄宦各东西》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前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古今词话》无名氏词前结“终不似、伊家好”,后结“满目围芳草”正与此同。 按,黄童和此词前段结句“奚止朝朝暮暮”句法又异。

  变体四,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以张先《卜算子·般涉调》为代表。此亦苏词体,惟前后段两结句俱六字异。杜安世“尊前一曲”词正与此同。 按黄庭坚此调词前后段两起句“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见”字、“泪”字俱仄声,连用四“不得”字,皆以入替平之法,因谑词不入。

  变体五,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杜安世《卜算子·深院花铺地》为代表。此与张词同,惟前后段起句俱用韵异。 按《玉照新志》“蹙破眉峰”词正与此同,但此词前后段第三句第七字仄声,各家则用平声也。

  变体六,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以无名氏《卜算子·幽花带露红》为代表。此词见《花草粹编》,《本清湖三塔记》,亦苏词体,惟后段结句七字,添二衬字异。

为您推荐

五言绝句格律①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自盛唐起,五言绝句通常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盛唐之后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作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此时绝大多数五言绝句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

鹊桥仙格律①

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代表。此调多赋七夕,以此词为正体,馀俱从此偷声添字也。谱内可平可仄俱参后词,故不复注。 按曾觌词前段结句“满座宾朋俄弁侧”不作上三下四句法..

鹧鸪天格律①

  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赵长卿词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俱平声,“水暖”二字俱仄声,“花”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又晏词别首前段起句“一醉醒来春..

青玉案格律①

格律诗①

格律诗 : 格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对格式、字数、韵脚、声调、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诗歌。即便需要变化,也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现代格律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可五言、七言、杂言,句数、字数..

格律派①

格律派 : 格律派是南宋一大词派。代表作家为姜夔、吴文英、张炎、史达祖、周密、王沂孙等。格律派创作上讲求辞句的雅正工丽,音律的协和精密,善于自创新腔,把宋词的格律技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使词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