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起源与版本①

  三国故事在中国民间流行久远。隋朝《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观看曹操谯溪击蛟的杂戏,唐初,刘知几《史通》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故事。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霍四究“说三分”之事。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素朴,内容较平易。至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为您推荐

明清章回小说中,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

    一   谈到悲剧,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所说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注:《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193页。),这一悲剧论断是人们所熟知的。在这里,鲁迅先生把悲..

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

(一)关于罗贯中的籍贯 明代以来,关于罗贯中的籍贯有东原、太原、钱塘诸说。多种明代《三国》刊本均题署“东原罗贯中”,加上嘉靖元年本卷首的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文字记载,是为“东原”..

三国志平话①

  三国志平话,讲史话本。元代刊行,作者不详。三卷。叙述蜀、魏、吴三国争雄故事,具有鲜明的贬曹(操)褒刘(备)倾向。其情节起于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终于诸葛亮病亡。夹杂不少民间传说,文字亦较粗率,但对于了解三国故事的..

全唐诗版本及后人的补遗、考订①

博物志版本①

  一种是常见的通行本,收在《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等丛书中,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   另一种是黄丕烈刊《土礼居丛书》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协调,据黄氏说此本系汲古阁影抄宋连江氏刻本..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①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国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章总集。清人严可均(1762~1843)编。   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嘉庆举人,官严州建德县教谕。嘉庆年间开馆编纂《全唐文》,很多名流被邀请参加..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①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国汉至隋诗歌总集。近人丁福保(1874~1952)编。全书以明代冯惟讷的《古诗纪》和清代冯舒的《诗纪匡谬》为蓝本,加以修订而成。共54卷。依时代次序分为《全汉诗》至《全隋诗》11集,意与《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