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英语: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亦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一般被认为该书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众多的无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小说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时裴松之的注。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中三国戏的基础上,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创造而成这样一部宏传的长篇巨著。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而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既宏伟而又严密;小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152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明末题为“李卓吾批点”的《三国演义》,并240则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进一步修订《三国演义》,在思想内容、情节、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润饰,并附评语,成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三国演义》阅读: 三国演义·目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