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诗题与背景: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大庾(yǔ)岭,五岭之一,位于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处,又名东峤、梅岭。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的传说。驿,供邮传人和官员旅宿的处所。

  此诗大约是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宋之问被贬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东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宋之问为唐高宗上元年间进士。武后(武则天)时,以诗受宠,官至左奉宸内供奉。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将宋之问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当他到达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想到一岭之隔,咫尺天涯,顿时,他那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了好几首诗。此诗是其中一首。


逐句释义: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十月份南飞的大雁,传说到这里(大庾岭)就往回飞。
  阳月:阴历十月。
  传闻:传说,辗转听到。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
  我行殊未已:南飞的大雁尚不逾此岭,自己却还须远度岭南(到贬谪之地),行程未止。殊,实。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江:指章水,发源于大庾岭,北流入赣江。
  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我)登高(向北)遥望故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梅花。
  望乡处:指大庾岭之高处,即陇头。
  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沈德潜疑“陇头”应是“岭头”。但据章注引《荆州记》,陆机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并赠诗曰:“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当用其事。陇,通“垄”,高地,义也可通“岭头”。应见陇头梅,意即应更切乡思。

《题大庾岭北驿》题图 大庾岭,五岭之一,位于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处,又名东峤、梅岭。古称塞上、台岭。是广东与江西的交通咽喉。 大庾岭,是广东与江西的交通咽喉。 《题大庾岭北驿》,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在贬逐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诗的大意是: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非但不能北回或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贬所去。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作者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作者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首联“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大雁十月至此折回,不再过岭的传说。


  颔联“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作者想到自己的处境,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而作者还要继续南下,还不知何时才能回归,由此引发无限的伤感,表达了作者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这一联由雁而后及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颈联“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使人不堪忍受。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尾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由写景转为抒情,点出了作者思乡的心情。明晨到达岭峰的时候,望望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吧。虽然望不到故乡,但岭上一定会开满了梅花吧。这两句将怀乡之情已经升华到最极点。《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显然,作者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啊。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还是让人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呢?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作者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名家点评:

  明·邢昉《唐风定》:凄咽欲绝。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沉亮凄婉。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四句一气旋折,神味无穷(首四句下)。


试题精选: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枚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3.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五六句展现的画面。(3分)

  参考答案: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 迷蒙。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用词的传神。比较简单。


  4.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说说诗人是如何写“愁”的?(3分)

  参考答案: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完成时,要联系诗歌的注解。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0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1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约713年),唐朝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年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睿宗时贬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放逐途中诸诗则表现了感伤情绪。律体形式完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9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为您推荐

题屏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题屏 宋·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诗题与背景:   《题屏》是宋代诗人..

题壁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题壁 宋·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诗题与背景:   《题壁》是一首七言..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补充名篇) 经典名句 全部经典名句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唐诗一百首》、《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 他日余方追吟..

青溪①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参考①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唐诗三百首《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目录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 ..

题北榭碑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题北榭碑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题与背景:   《题北榭碑》是唐..

韩碑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韩 碑 唐·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