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为《陇西行四首》中的第二首。《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逐句释义: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誓死要横扫匈奴(将士)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衣貂裘(汉代羽林军)的精兵战死在胡尘里。
匈奴:古族名。这里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地的部族。
五千貂(diāo)锦:意即五千将士。貂锦,用汉羽林军著貂裘锦衣典。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胡尘:胡地的尘沙。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因其溃沙急流,深浅不定,故名。
春闺:女子的闺房,亦指闺中的女子。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陇西行》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借咏叹汉代李陵伐匈奴而全军覆没的史实,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前两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汉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因而用“貂锦”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后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笔锋一转,写出正意。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出征的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后汉肃宗诏曰:“父战于前,子死于后。弱女乘于亭障,孤儿号于道路。老母寡妻设虚祭,饮泣泪,想望归魂于沙漠之表,岂不哀哉!”李华《吊古战场文》祖之。陈陶《陇西行》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谓得夺胎之妙。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雪涛小书》:唐人题沙场诗,愈思愈深,愈形容愈凄惨。其初但云“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则愈悲矣,然其情尤显。若晚唐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悲惨之甚,令人一字一泪,几不能读。诗之穷工极变,此亦足以观矣。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想头入细,堪泣鬼神,盛唐人所未发。
《五朝诗善鸣集》:嵩伯《陇西行》四首,“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皆是此题佳句。
《载酒园诗话又编》:陈陶《陇西行》“五千貂锦丧胡尘”,必为李陵事而作。汉武欲使匈奴兵毋得专向贰师,故令陵旁挠之。一念之动,杀五千人。陶讥此事,而但言闺情,唐诗所以深厚也。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刻骨伤心,感动顽艳。
《唐诗三百首》:较之“一将功成万骨枯”句更为沉痛。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以第三句“无定河边骨”与第四句“春闺梦里人”一对照,自然使人读之生感,较沈彬之“白骨已枯”二句,沉着相同,而辞采则此诗为胜。王世贞《艺苑卮言》虽赏此诗工妙,却谓“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其立论殊怪诞。不知无前一句则不见后二句之妙。且貂锦五千乃精练之军,一旦丧于胡尘,尤为可惜,故作者于前二句着重描绘,何以反病其“筋骨毕露”,至“令人厌憎”邪?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7
试题精选:
1.从诗歌的一、二句中,你读懂了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一、二句写将士们的忠勇,战事惨烈、丧亡甚众。
2.联系诗歌内容,简析“犹是”二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丈夫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犹是”把残酷的现实与妻子的美梦连接在一起,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3.陇西行四首(其二)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1)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形成对比;河边“骨”与梦里“人”对比。(2)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4.诗歌的第一句塑造了什么样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参考答案:充满着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的戍边将士形象。
5.试分析这首诗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来表现全诗主旨的。
参考答案:“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深闺梦里人”是梦境,为虚写。虚实相生,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6.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对死者和家人的深切同情。
拓展阅读:
陈陶
其 一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其 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其 三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其 四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作者简介:
陈陶,唐朝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一说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曾举进士不第。唐宣宗大中初年南游,足迹遍于江南、岭南等地。后隐居南昌西山。有《陈嵩伯诗集》。《全唐诗》存其诗二卷,收录其诗作111首(其中混有南唐陈陶及他人作品)。(《郡斋读书志》卷四、《唐才子传》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