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题与背景: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另一首《刘十九同宿》诗说刘十九是嵩阳处士,名字未详。十九,指排行。
逐句释义:
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红泥小火炉也准备好了。
绿螘(yǐ):指浮在新酿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螘,同“蚁”。
醅(pēi):未滤去糟的酒。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过来和我共饮一杯暖酒吗?
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无:犹“否”。
《问刘十九》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邀朋友共饮的五言绝句。全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调,语浅情深,言短味长,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诗的前两句写家中新酿米酒,又有温酒的“红泥小火炉”,表达了邀请友人饮酒的诚意。第三句转而写时间和气候特征。末尾的问句既扣题,又表达出对友人的真挚情意。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亲切质朴的语言写邀友共饮的一件小事,极富生活意趣,历来脍炙人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说,我有刚酿好还未滤过的美酒,已烧旺了小小的红泥火炉等你来。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意思是: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过来和我共饮一杯暖酒吗?末句设问别具一格,不仅与诗题遥相呼应,问句的口吻十分亲切自然,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作者那坦荡而慈祥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
这首诗以极朴素的语言描写眼前极简单的景物,希望朋友天寒欲雪时能来烤火饮酒,叙谈友情。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却极富感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诗的构思十分精巧,从立意、布局到遣词铸句都经过提炼,达到了浅淡中见神韵的境界。
名家点评: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气盛言直,所谓白诗“妇孺都解”也。
《唐诗三百首》: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
《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诗境浅说续编》:寻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便成绝唱,此等诗是也。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千载下如闻声口也。
《唐人绝句精华》:读此二诗(按:指本诗与《招东邻》),知白居易之好客,有酒则呼友同饮。
问刘十九参考图 《问刘十九》瓷画,钟福洪绘
试题精选:
1.划出诗中写景的诗句,请用简要的文字把诗中所写之景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前三句,室外天气已晚,寒气逼人,室内嫣红的炉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暖意融融。
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3.《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4.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 )的委婉说法。
参考答案:邀请。
5.一、二句以“绿”描绘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两个形容词意在营造待客的环境,渲染、烘托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
6.《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
参考答案: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
7.为什么这首诗写的动人而有诗味?
参考答案:白居易这首诗的诗味是情味,以形象抒发感情而有味;是意味,以形象说理而有味;是兴味,以形象、新奇、动人而有味;是韵味,以声律和美而有味。
8.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语言平淡简约,却有浓郁的诗味。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2
拓展阅读:
白居易的诗作中,共有两首与刘十九有关,一首是本诗《问刘十九》,另一首为《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
白居易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朝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收录其诗作264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