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遣悲怀》三首(诗题一作《三遣悲怀》)中的第三首,体裁为七言律诗。
此诗悼念的是作者的妻子韦丛。韦丛,字茂之,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元稹元配,少元稹四岁。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二十岁时嫁与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夫妻感情很好。生五人而仅存一女。卒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葬于咸阳,年二十七。这时元稹已任监察御史。韩愈曾撰《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韦丛为其幼女。韦氏死后,元稹悲痛万分,曾作多首悼念的诗,但以此三首最为人传诵,主要则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据刘逸生先生《读诗小札》所说,这三首是在韦丛死后两年,即元和六年作,时元稹已贬江陵士曹参军。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诗题“遣悲怀”,实际上,是越“遣”越“悲”,越“遣”越不能忘“怀”。真切的“悲怀”,贯穿了全诗,充溢了全诗。
第一首,缅怀妻子在艰难家境中安贫劳作、恩爱贤惠的品行,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追念妻子生前的戏言竟成遗嘱,来表达自己的哀痛和痴情。尾联概括地点明,共历贫贱患难的夫妻,一旦诀别,回首往事,事事可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自伤身世不幸,进一步表达贫贱夫妻生死离别之情。由妻子早丧想到人生短暂,悼妻之际自伤自怜。
这三首诗,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作者的至性至情,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
逐句释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闲坐时我常常为你悲伤也为自己悲伤,人生短暂,即使百年时间又有多少时光呢。
百年多是几多时:意谓就算百年之多又有多少时间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邓攸无子莫非是命运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诗也是徒费辞章。
邓攸:西晋大臣,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韦丛生有五子,仅养活一个女儿,所以作者以邓攸无子自喻。
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寻,随即。知命,指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潘岳:西晋文学家,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
犹费词:意谓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词,一作“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即使死后与你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
同穴:死后合葬一处,指夫妻合葬。《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窅(yǎo)冥:深远渺茫。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窅冥,也难望哀情相通。
何所望:有什么指望。望,指死后重聚。
他生:来生,再世。
缘会:指结为夫妇。缘,缘分。会,会合。
期:期待。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长远怀念你),以报答你吃苦受累未曾展眉开颜的一生。
惟将终夜长开眼:意谓不能安睡。传说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时又以无妻曰“鳏”。这里用此意,表示今后将长鳏不娶(实际在元和十年春曾于长安续娶裴氏,后即偕至通州)。
未展眉,指韦丛生前一直过清贫生活,从未开心过。
《遣悲怀·其三》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遣悲怀》三首中的第三首。此诗自伤身世不幸。运用典故,抒发无子丧偶之悲,又从对将来虚无飘渺的幻想引出 “报答平生未展眉” 的无可奈何之法,哀痛之真情浸透字里行间,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
首联“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爱妻亡逝,自己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的处境,倍感孤独和凄凉。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
颔联“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化用典故,以邓攸、潘岳自况。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吗。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颈联“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以 “同穴”为人生的理想归宿,曾成为多少痴情夫妻的追求目标。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今世已难自保,遑论来世聚首。作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故以 “何所望”、“更难期”扳转文意,借绝望之词,寄刻骨相思,令人读来着实沉痛。诗情至此而趋高潮,“自悲”至此亦达极致。
尾联“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我将永远地想着你,要在漫漫长夜中始终睁开自己的双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尾联回应篇首,合“自悲”与“悲君”而为一,言约义丰,用词精警,既有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又含哀婉隽永的言外之意,可谓妙绝奇绝。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1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2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年),唐朝大臣,文学家、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9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