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题与背景:

  《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遣怀,排遣情怀。

  作者三十一二岁时,曾在扬州淮南节度使幕中,时作冶游,也颇受责备,后因惭悟而作此诗。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大和九年(835年),杜牧33岁,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


逐句释义: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失意潦倒漂泊江湖携酒放纵而行,沉湎于楚灵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
  落魄:同“落泊”。这里是漂泊的意思。作者早年在洪州、宣州、扬州等地做幕僚,一直不甚得意,故云“落魄”。一作“落拓”。
  江湖:一作“江南”。
  载酒:携酒。
  楚腰:用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指细腰的江南女子。
  纤细:一作“肠断”。
  掌中轻:相传汉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这里均指扬州妓女。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遣怀》)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十年(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到头来只落得个在青楼薄情的声名。
  一觉:指醒悟。
  赢:一作“占”。
  青楼:唐以前的青楼指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这里指歌馆妓院。
  薄幸:薄情。

《遣怀》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前两句再现作者昔日在扬州放浪形骸,沉湎于酒色的生活状况;后两句抒发感慨,表现悔悟、自责以及欲将振作之意。往事如梦,不堪回首,自嘲自责,抑郁诙谐。全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此诗流传很广,在后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赏。《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

  此诗为杜牧之“繁华梦醒忏悔艳游的诗”(今人喻守真语)。前两句为十年扬州生活之写照,其中第二句用两典故写无数风花雪月,亦是以少总多之法。后两句为作者的自我反省,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追述昔日在扬州时放荡形骸的生活。上句说,自己潦倒失意,放浪于江湖之间,日日与酒相随。“落魄”,指潦倒失意、困顿不遇。下句“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由“落魄”两字,可以看出,作者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慨叹。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最后竟连自己曾经沉迷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幸”(薄情负心)。“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作者所“遣”之“怀”。“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作者的精神是很抑郁的。


  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作者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杜牧在扬州作幕的时间不足两年,而他却说“十年一觉”,指的是十年后的现在回顾过去,恍如大梦初醒。第四句“羸得青楼薄幸名”,作者自问扬州一梦,究竟留下了什么?什么也没有,梦醒追思,惟一“羸得”的不过“青楼薄倖名”而已。“羸得”二字,实质上是自嘲无用武之地的伤叹。这是借对扬州旧梦的反省,巧妙地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与自己的忏悔借助追忆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名家点评:

  唐末高彦休:牧少隽,性疏野放荡,虽为检刻,而不能自禁。会丞相牛僧孺出镇扬州,辟节度掌书记。牧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又自以年渐迟暮,常追赋《感旧》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阙史》)

  明代陆时雍:情至,语自耿耿。(《唐诗镜》)

  近代邹弢:亦风流,亦落拓。后人谓小杜忆妓,多于忆民,大约指此。(《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近代周咏棠:韵事绝调。(《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近代俞陛云:此诗着眼在“薄幸”二字。以扬邵名都、十年久客,纤腰丽质,所见者多矣,而无一真赏者。不怨青楼之萍絮无情,时反躬自嗟其薄幸,非特忏除绮障,亦待人忠厚之旨。(《诗境浅说续编》)

  近代刘永济: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傲兀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唐人绝句精华》)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3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

为您推荐

逢入京使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题与背景:   《逢入京使》是..

送郑侍御谪闽中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送郑侍御谪闽中 唐·高適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送韦城李少府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送韦城李少府 唐·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陈章甫①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送魏万之京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

送梓州李使君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