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题与背景: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岑参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岑参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遇见一位入京使者。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描写了这一情景,写出了远行者的复杂心理,语言自然而含蓄动人。


逐句释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向东遥望(长安)故园长路漫漫,思乡之泪把两支袖子都沾湿了,可眼泪还是止不住。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凭:依靠,借助。
  君:敬辞。称对方,指使者。
  传语:捎口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作者在西行途中,偶遇东行前往长安的使者,引起了思乡之情。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

  前两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和实际感受。“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作者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字点出了题目。作者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了入京使者,走马相逢,一个(作者)继续西行,一个(使者)东归长安。作者的家和亲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使者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使者带个口信“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深情,颇有韵味。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


名家点评:

  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

  唐汝询评曰:“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唐诗解》)

  徐增评曰:“‘马上相逢无纸笔’,此句人人道好,惟在玉关故妙,若在近处则不为妙矣。”(《而庵说唐诗》)

  吴昌棋评:“其情惨矣,乃不报客况而报平安,含蓄有味。”(《删订唐诗解》)

  刘熙载评:“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诗概》)

  沈德潜评:“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逢入京使》题图 《逢入京使》诗意参考图 《逢入京使》瓷画,钟福洪绘
试题精选: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思念故乡亲人;或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涕泪,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参考答案:D

  解析: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7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朝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进士,曾随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唐代宗时曾任嘉州刺史,卒于成都,世称岑嘉州。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適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388首。(《唐诗纪事》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三)

为您推荐

送郑侍御谪闽中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送郑侍御谪闽中 唐·高適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送韦城李少府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送韦城李少府 唐·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陈章甫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①

送魏万之京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

送梓州李使君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李端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