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唐·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诗题与背景: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题一作《送李中丞之襄州》。中丞,御史中丞,唐代常代行御史大夫的职务。汉阳,今属湖北。别业,别墅。

  此诗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后所作,刘长卿为李中丞晚年罢归,失意回乡的不幸遭遇有感而作。一位对国家忠心耿耿,在卫疆守边的征战中多有功劳的将军,由于不遇明时,被驱遣解甲归田。刘长卿自己在贬谪中,遇到这位曾经指挥过十万大军的老将流落江湖,真可谓断肠人遇断肠人。这首送李中丞的诗,既是为送人而写,也是为感慨自己所作。


逐句释义: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征南将:指李中丞。
  师:军队。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不由怀念起昔日圣明治平之时。如果还生活在圣明时代,自己也许不会被罢归。
  旧业:在家乡的产业。
  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他)曾独立边疆,勇猛制敌,使得幽、并、凉三州地区得以宁静;重义轻生,忠心为国,只有他随身佩剑知道。
  独立三边静:意即威镇三边。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轻生一剑知:意谓为报国而献身之心,只有随身宝剑知道。轻生,不畏死亡。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想要去到哪里?似乎找不到容身之处。
  江汉:泛指江水。
  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
  何之:何往,何处去。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颂扬了将军久经沙场,忠勇为国的精神品质,对老将军晚年罢归,失意回乡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诗中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感情慷慨激昂,苍凉悲壮。

  诗的题材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怨意。因为在这个事实中贯穿着很大的不合理性:曾是十万大军的统帅,一生为国征战,不以家为,连手中的宝剑都能证明他是何等的勇敢而不畏牺牲。他只身立于边防,敌人则望形远遁,可是当朝对他却如何呢?罢归乡里。这首诗抨击世道不公的倾向很强,但诗味也很浓,倾向主要是渗透到具体事实的揭示当中,用感性形象来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愤。如老将曾英勇地指挥过十万大军,只因不遇明时而罢归田园,这二者一加联系,立即能够造成愤慨。作者有时在极关键之处点透一些事实的意义,如“罢归无旧业”,“罢归”还不算,可怜之处正在于他当年一心为国,不知有家,以致老时归家无业。这样一写就使人更敬重这位老将,也更觉朝廷的寡恩。作者在诗中也还进行一些暗示,如他不直说当今执政者如何,只是说将军老至今日,才更加留恋过去的圣明之时,言辞之外是此日并非明时。


  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起句点明归者以前的身份“征南将”,是一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是为一篇主意所在。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


  颔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写“征南将”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汉阳别业”,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而知。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


  颈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


  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结句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首“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作者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名家点评:

  陆时雍《唐诗镜》:三、四老气深衷。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章法明练,句律雄浑,中唐佳品。

  乔亿《大历诗略》:清壮激昂,而意自浑浑。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1
试题精选: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


  2.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2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分)(4分,每点2分)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对比(或虚实结合)(2分)。将将军曾经的叱咤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与眼前老而罢归、无所归依的境遇进行对比(2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惋惜和同情(1分)。(答“感慨之情”或“对朝廷的不满”也可)


  4.诗中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忠诚英勇,视死如归。“轻生一剑知”即看淡生死,效命疆场,忠心可鉴。(2)戎马一生,屡树战功。曾独镇“三边”,令敌寇生畏,使关塞晏然。(3)困顿坎坷,眷恋朝廷。“归无旧业”,家徒四壁,但仍眷恋朝廷。(4)凄凉流落,老而无依。“欲何之”道出老将军前途茫茫,不知所归。(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89年),唐朝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风格简淡。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五卷,收录其诗作508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

为您推荐

送春 王令诗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诗题与背景:   《送春》是宋代诗人王..

送崔九(裴迪)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题与背景:   《送崔九》是唐代诗人裴迪所作的一..

送人东游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送上人①

送别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 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题与背景:   《送别》是唐代..

送僧归日本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别崔著作东征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送别崔著作东征 唐·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