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五言绝句)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送 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诗题与背景: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题一作《山中送别》,顾名思义,写的是作者于山中送别友人。《唐诗三百首》收录此诗时题作《送别》。一般认为,此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期间。


逐句释义: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在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我)把柴门掩上。
  罢:毕,完了。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掩:关;合。
  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待到明年春天青草绿了,你还回来不回来呢?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送别》题图 《山中送别》插图: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一般都侧重写送别的过程,如送别时的景色、宴饮,送别时的殷殷话别、依依不舍,等等。而这首诗另辟蹊径,直接从送别之后写起,匠心别运。

  头两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写诗人在自己隐居的山中送别了友人,太阳西落时掩上柴门。从白天送走友人,跳跃到傍晚关上柴门。在这段时间内,诗人做了什么、想过什么,诗里都没有说。有过离别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依依不舍,但离别后的独处,才更令人黯然神伤。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说:待到明年春天,青草就绿了,你还回来不回来呢?这是诗人掩门后的所思所想。《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感叹游子久去不归。诗人化用此句,可见直到日暮,他仍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友人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明人唐汝询在《唐诗解》中将此诗解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友人之归期难必。”春草必定一年一绿,而友人的归来与否,却还有无数的未知和悬疑。想到这些,诗人大概要彻夜难眠了。

  全诗明白如话,看似平淡,却余味悠长。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别后的无尽思念,不著半字,却见于言外。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9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为您推荐

送别诗①

  送别诗,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古时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

送别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送 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题与背景:   《送别》是唐代..

送别崔著作东征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送别崔著作东征 唐·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送别(五言绝句)①

赋得古原草送别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草, yī suì yī kū róng。 一 岁 一 枯 荣..

绝句(迟日江山丽)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绝 句 唐·杜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草 香。 ní rón..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绝 句 唐·杜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yì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