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诗题与背景:
《赠内人》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内人,唐代在宫内的宜春院中习艺的称内人,因常在皇帝前头,故也称前头人。内,也指皇宫。
逐句释义: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月亮在禁门宫树上空划过,(宫女)娇媚的眼睛无可奈何地只看着那宿鹭的巢。
禁门:宫门。宫中禁卫森严,故曰禁。
媚眼:娇媚的眼睛或眼神。隋·卢思道《后园宴》:“媚眼临歌扇,娇香出舞衣。”
宿鹭:指双栖之鸳鸯。
窠(kē):鸟兽昆虫的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灯影旁(她)斜拔下头上玉钗,挑开灯芯救扑火的飞蛾。
玉钗:玉制的钗。一种首饰,由两股合成,燕形。
红焰:指灯芯。
《赠内人》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前两句写宫人生活的孤寂苦闷;后两句通过写宫人枯坐“拔玉钗”“救飞蛾”两个形象化动作,表现了她的无聊和对弱小者的同情之心。全诗词采艳丽,语意含蓄,句句描绘宫人孤寂的心情,耐人寻味。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写室外,宫女在月下痴看鹭巢的场景。“禁门宫树”,点明地点在皇宫深院。“月痕过”,点明时间是在夜里。一个“过”字,写出了月的移动过程,既暗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虚度。“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美貌的少女。但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女,空有明媚的双目,却看不到禁门外的世界,只能看到的是宿鹭的窠巢,也可能因为周围可看的景物虽多,而惟有树梢的鹭窠富有生活气息,所以吸引住了她的视线。“惟看”二字,写出了少女的孤独。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写室内,宫女在灯影下救飞蛾的微妙动作。呆望许久,她突然从头下拔下玉钗,挑开灯焰救出正在扑火的飞蛾。一“拔”字,一“剔”字,展现出宫女动作之优雅。“救飞蛾”三字,则传递出她的善良及美好心愿,孙洙评价此举为“慧心仁术”(《唐诗三百首》),此诚不虚也。末句写宫女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对自我的哀怜。
这是一首造意深曲、耐人寻味的宫怨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这首诗看似写景和叙事,实则句句含情,表现出这位宫女的不平静的心态。通过羡宿鹭的双栖和对飞蛾的相怜两个细节,表现出她的孤独寂寞,也表现出她处境的辛酸。
此诗之所以为后人称诵,一是炼字用词精妙贴切,如“过”、“拔”、“剔” 等字,用笔简洁却形象生动,入木三分。二是场景与动作描写传神细腻,从月下徘徊到灯影之畔,从“看宿鹭”到“拔玉钗”再到“剔开红焰”,均彰显出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构思的巧妙。三是委婉曲折而含意隽永。“月痕过” 中之“过”字,看似写的是月光的位移,但何尝不是暗喻着青春的易逝呢。“媚眼惟看宿鹭窠”,不正好象征着宫女对双宿双飞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吗。“剔开红焰救飞蛾”,看似是拯救扑火的飞蛾,但飞蛾扑火的悲剧,又何尝不是宫女孤寂一生命运的影射。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0
作者简介:
张祜(约785—约852年),唐朝诗人。字承吉,贝州清河(今河北邢台市清河县)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曾漫游各地,晚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遂隐居以终。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亦有所讽谏。又以宫词著名。有《张承吉文集》。《全唐诗》编其诗二卷,收录其诗作367首。(《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