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题与背景: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终南别业,王维在终南山上的别墅。

  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之后。这首诗历来吟诵甚多,被公认为是一首禅诗。


逐句释义: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安家在终南山边陲。
  中岁:中年。
  颇:很;相当地。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佛理。
  家:安家。
  南山陲(chuí):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南山,即终南山。陲,靠边界的地方。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致来临时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自己能心领神会。
  兴(xìng):兴致;兴趣。
  胜事:快意的事。
  空:徒,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坐看上升的云雾涌起(千变万化)。
  水穷:水到了尽头。穷,穷尽,尽头。
  云起:云涌起。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坐看云起图》,元代画家盛懋作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偶然在林间遇见乡村父老,与他谈笑聊天忘了还家。
  值:遇到,遇见。
  林叟(sǒu):乡村的老人。叟,老翁,年老的男人。
  无还期:无一定时间。意思是忘记了回去的时间。

作品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作者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首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颔联写他欣赏美景时的乐趣。颈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尾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对句既自然,又含隐哲理。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写作者信奉佛道由来已久,晚年时隐居蓝田辋川修佛学道。这两句也是对诗歌背景的描述。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是晚年。“南山”即终南山,“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终南山”在古代诗歌中,往往表现隐逸的地方。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是说,自己学道兴趣味浓,往往独来独往,而这种领悟禅宗至理的心境只可自己知道,不可与人言说。也可理解为: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作者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小解,也可大解,可知佛性不分大小,只是应用不同。“水穷处”指水源之处,这地方再往上就没有水了,讲作者领悟禅宗向上至理的情境,清净寂然,不着不染,任从世事纷纭,英雄西烟而不著不动。这一联可理解为: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这一联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诗中有画”。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则说作者不求高不求低,随遇而安,并能处处作乐的心态。这一联的字面意思是: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作者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作者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作者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作者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作者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人物性格鲜明。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悠闲自得由此可见。

  其次,注重细节描写。诗歌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背景中,诗人又描写了与“叟”偶遇而笑谈的细节。其中这个“谈笑”,不但表现课诗人自由惬意之态,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空间。

  再次,注重时空交错。在诗歌中,特别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上句中的“处”字,下句中的“时”字,不但将行到水源的时间过程给空间化,而且也把人看云起时的空间关系给时间化,从而使诗歌的境界更加开阔高远。

  最后,语言简洁平实。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平实,平白如话,却意蕴深刻。同时,在这平实简洁的语言中,不但富有情趣,而且更有理趣。


名家点评:

  宋代魏庆之: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山谷老人云: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王摩诘诗,顾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诗人玉屑》)

  明代金圣叹:迫近性情,悄然忘言。(《批选唐诗》)

  明末清初谭宗:不脱落一切尘凡,便际此境界,未必有此领略。能此领略,道邪非邪?流对天然,占断终古。八句只如一句,近体中纤纤出尘,夷犹入道,未有过于此作者。孟浩然雅以泉石自骄,却无此等一作,以虽立品高清,而天怀不如右丞之夷旷也。然而气格严举,孟又当过之矣。(《近体秋阳》)

  清代冯班:第二联奇句惊人。查慎行:五六自然,有无穷景味。纪昀:此诗之妙,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然不可以躐等求也。学盛唐者,当以此种为归墟,不得以此种为初步。又云:此种皆熔炼之至,渣滓俱融,涵养之熟,矜躁尽化,而后天机所到,自在流出,非可以摹拟而得者。无其熔炼涵养之功,而以貌袭之,即为窠臼之陈言,敷衍之空调。矫语盛唐者,多犯是病。此亦如禅家者流,有真空、顽空之别,论诗者不可不辨。(《瀛奎律髓汇评》)

  清代顾安:“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好道”两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强下注脚?予友继庄先生曰:“此诗若只作文字读,辜负先生慈悲不少。然文字三昧,必须于此等诗领会得,方有悟门。”“还期”一字,与“别业”略一照应。(《唐律消夏录》)

  清代焦袁熹:观其意若不欲为诗者,其诗之绝境乎?“胜事空自知”,正不容他人知。诗有两字诀,曰“无心”。(《此木轩论诗汇编》)

  清代屈复:一家别业之由。二别业。三四承一二。五六承三四。七八承五六结。无一语说别业,却语语是别业,神妙乃尔。以“中岁”生“晚家”,以“独往”生“自知”,以“行到”应“独往”,以“坐看”应“自知”,以“水穷”、“云起”应“兴来”、“胜事”,以“林叟”、“谈笑”而用“偶然”字总应上,此律中带古法。(《唐诗成法》)

  清代沈德潜:行所无事,一片化机。末语“无还期”,谓不定还期也。(《唐诗别裁》)

  清代王文濡:第三句至第八句,一气相生,不分转合,而转合自分,自是化工之笔。(《历代诗评注读本》)




《终南别业》题图 终南别业(明·仇英绘《辋川十景图》之一) 《终南别业》,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试题精选:

  1.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两个字是“独”“空”。(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2分)(意合即可)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②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③突出了作者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情感总说2分,结合诗句理解2分,分析表达出的心情2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 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 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 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参考答案: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8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9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为您推荐

筹笔驿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筹笔驿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

綦毋潜生平简介①

  綦毋潜是唐代江西最有名的诗人。前人对他的评价较高:“盛唐时,江右诗人惟潜最著”、“清回拨俗处,故是摩诘一路人”。说明他的诗风接近王维。   綦毋潜诗歌章句挺拔不凡,色彩鲜明,善于抒发世俗之外的感情,如《春泛若..

綦毋潜①

  綦毋潜(692—约749年),唐朝诗人。字季通,一作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南康区)人。《唐才子传》作荆南人。荆南,唐方镇名,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15岁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唐玄宗开元八年(约720年)落第返..

答姚怤见寄①

终南望余雪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题与背景: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

竹楼 李嘉祐诗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竹楼 唐·李嘉祐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诗题与背景:   《竹楼》是唐代诗人..

程颢主要成就①

  程颢的主要成就是他的理学主张。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