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嘉祐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诗题与背景:
《竹楼》是唐代诗人李嘉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寄王舍人竹楼》。《千家诗》收录此诗时,题作《竹楼》。王舍人,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作者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刺史时,从题目可知这篇作品是写王舍人竹楼的一首赠诗。
逐句释义: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性情高傲的官自身觉得很清闲,反笑那尊贵的五侯(天天忙碌着),从西江就地取竹搭起高楼。
傲吏:性情高傲的官。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借指达官显贵。
西江:泛指江西一带,其地多竹。
起:建造起。
高楼:指竹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南风送来凉爽都用不着蒲葵扇,(我)脱下纱帽趁着这清闲的时候去安睡,对着那水上的鸥鸟是多么的快乐啊。
蒲葵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
纱帽:做官的人戴的帽子。一说唐宋人诗里,纱帽则多指夏季戴的轻便帽子,官民皆可戴。
闲眠:悠闲地睡觉。
水鸥:即鸥鸟。有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的意思。
《竹楼》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原题为“寄王舍人竹楼”,实际上借对王舍人“竹楼”的赞美,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是说性情高傲的官自身觉得很清闲,反笑那尊贵的五侯天天忙碌着,于是从西江就地取竹搭起高楼。所谓“傲吏”,大约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为“吏”,却丝毫没有俗务缠身,更看不起那些气焰熏天、炙手可热的“五侯”,其生活情趣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后世遂称他为“傲吏”,如晋·郭璞《游仙》诗说:“漆园有傲吏。”这里将王舍人比喻成庄子。接下来,作者紧扣诗题,写王舍人的“竹楼”。这里作者着重强调了两点:其一,“西江取竹”。西江历来为产竹之地,而竹却又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既“直”又有“节”,所以作者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却是在写这位“傲吏”的品格。其二,“起高楼”。本来,以竹为楼,不可能搭得很高,但作者特意拈出“高”字,不仅暗示这位“傲吏”非同一般,同时也为下文的“南风”徐来做了铺垫。
后两句“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是说在这高楼上,南风送来凉爽都用不着蒲葵扇,我脱下纱帽趁着这清闲的时候去安睡,对着那水上的鸥鸟是多么的快乐啊。第三句写“傲吏”在竹楼上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南风,其悠然自得、无争无竞的心情显而易见。末句则更进一步写出了“傲吏”的心态,脱下纱帽,悠然地对着水鸥入睡。“水鸥”在这里可能暗用了典故,据《列子》记载,从前有人在水边每日与鸥鸟为戏,鸥鸟飞临其身而不惊怕。说此处说没有用典也是可以的,水鸥在水边自由自在,悠然起飞,与“傲吏”与世无争的心境正相契合。
这首诗运用了一些典故,对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诗歌的主题,具有明显的作用。全诗意蕴丰美,耐人寻味。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李嘉祐(约719—约781年),唐朝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举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贬鄱阳令,历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刺史、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刺史,罢任后侨居苏州。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诸人友善。为诗丽婉,有齐梁风。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