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诗题与背景: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闺怨诗,体裁为乐府诗。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
此诗一作王涯诗或张仲素诗。
逐句释义: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月亮初升秋露微降,(她)身着单薄的罗衣却懒得更衣。
桂魄:月亮的别称,相传月中有桂树,故云。魄,原指月晕。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
已薄:已觉单薄。
未更衣:意谓因心绪不好,任凭它衣薄身寒。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她)独自在月下一次又一次地弹奏银筝直到夜久更深,原来是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
银筝:筝的美称。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夜久:夜深。
殷勤:这里指因为寂寞无聊,故寄深情于乐曲。
心怯:心中害怕。
空房:独宿无伴的意思。
《秋夜曲》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写思妇的孤寂与幽隐,宛转含蓄,情极细腻。结句尤其精妙。“心怯空房不忍归”,怨情即跃然眼前。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起句切合题目中的“秋夜”二字。“桂魄”是对月亮的美称,因传说中月宫里有桂树而得名。当一轮明月初生之时,女主人公已经感到了秋露的降临。秋夜、秋露,暗示出女主人公所处环境及心境的凄清。次句说女主人公已经感到身着罗衣有点单薄,但是,她并没有去添衣服。因心绪不好,任凭它衣薄身寒。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她独自在月下一次又一次地弹奏银筝,直到夜久更深,依然未停。为什么呢?“心怯空房不忍归”,原来,她害怕回到那空空荡荡的闺房中去,因而她才“殷勤”弄银筝,将满腹心事诉诸银筝。她宁肯在“夜久”时分经受秋露带给自己身体上的清寒,也不愿回到“空房”中去经受凄然独处的心灵折磨。
在表现思妇的怨情上,这首诗可谓细致精微。
名家点评: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钟惺曰:生媚生寒。唐汝询曰:广律《秋夜曲》二首,皆闺情正调,雅而不纤。周珽曰:以“心怯空房”四竽,生出无方恨思。否则谁不畏寒,乃能深夜衣薄罗而耽彼银筝也。
清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秋夜深闺,银筝闲抚,以婉约之笔写之。首言弓月初悬,露珠欲结,如此嫩凉庭院,而罗衫单薄,懒未更衣,已逗出女郎愁思。后二句言夜深人静,尚拂筝弦,非殷勤喜弄也。以空房心怯,不忍独归,作无聊之排闷。锦衾角枕,其情绪可知。所谓“小胆空房怯,长眉满镜愁”即此曲之意也。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8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