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登 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题与背景:

  《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当时杜甫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763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唐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转危为安。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全诗写景写情,雄阔深远,委婉含讽。同年,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原在阆州(今四川阆中)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异常,马上回到成都草堂。在一个暮春,杜甫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


逐句释义: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临此楼。
  客心:客居者之心。
  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两岸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如古今世事变幻不定。
  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寇盗: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吟诵《梁甫吟》。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朝政腐败,终于亡国。
  还祠庙:作者感叹连后主刘禅这样的昏君竟然还有祠庙。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刘禅)祀。还,仍然。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甫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有疑问,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托感慨。梁甫吟,一作“梁父吟”。

《登楼》题图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图(局部),明代画家孙枝作 登楼 参考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诗中有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抒发了作者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登上此楼,虽然繁花似锦,作者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从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作者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饱含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作者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终不改”,反衬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逃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刘备)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诸葛亮)祠,东有后主(刘禅)祠。《梁甫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作者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作者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作者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名家评价:

  《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瀛奎律髓》: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九首,当写以常玩,不可暂废。今“登览”中选此为式。“锦江”、“玉垒”一联,景中寓情;后联却明说破,道理如此,岂徒模写江山而已哉!

  《唐诗品汇》:刘云:先主庙中乃亦有后主,此亡国者何足祠!徒使人思诸葛《梁父》之恨而已。《梁甫吟》亦兴废之感也。武侯以之。

  《杜臆》:此诗妙在突然而起,情理反常,令人错愕;而伤之故,至末始尽发之,时竟不使人知,此作诗者之苦心也……首联写登临所见,意极愤懑,词犹未露,此亦急来缓受,文法固应如是。言锦江春水与天地俱来,而玉垒云浮与古今俱变,俯视宏阔,气笼宇宙,可称奇杰。而佳不在是,止借作过脉起下。云“北极朝廷”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不为改;而“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悠起悠灭,莫来相侵。……“终”、“莫”二字有微意在。

  《唐诗训解》:起二句呼应。后六句皆所以伤心之实。因登楼而望西北,上句有兴亡之感,落句公以自况。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三、四宏丽奇幻,结含意深浑,自是大家,蒋一葵曰:起二句呼应,后六句皆所以伤心之实。第三句野马絪缊,极自万里;第四句苍狗变化,瞬息千年。五、六因登楼而望西北,末上句有兴亡之感,落句自况。徐中行曰:天地、古今,直包括许多景象情事。郭浚曰:此诗悲壮,句句有力,须看他用字之妙。黄家鼎曰:触时感事,一读一悲怆。周珽曰:酸心之语,惊心之笔,落纸自成悲风凄雨之状。

  《杜诗详注》:朱瀚曰:俯视江流,仰观山色,矫首而北,矫首而西,切登楼情事;又登楼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龙一段忠勤,有功于后主,伤今无是人,以致三朝鼎沸,寇盗频仍,遂彷徨徙倚,至于日暮,犹为“梁父吟”,而不忍下楼,其自负亦可见矣。

  《唐宋诗醇》:申涵光曰:“北极”“南山”二语,可抵一篇《王命论》。

  《唐诗别裁》: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杜诗镜铨》:首二句倒装突兀。李子德云:造意大,命格高,真可度越诸家。吴东岩曰:“可怜”字、“还”字、“聊为”字,伤心之故,只在吞吐中流出。

  《增订唐诗摘钞》:次句只了“伤客心”三字。下最难接。看此词句浑雅,而兴韵无亏,绝不堕怒骂一流。首二句在后人必云:“花近高楼此一临,万方多难客伤心。”盖不知唐贤运意曲折,造句参差之妙耳。若尾联之寓意保曲,更万非所及。全诗以“伤客心”三字作骨。

  《网师园唐诗笺》:雄浑天成,茏罩一切。钱笺谓代宗任用程元振、鱼朝恩致蒙尘之祸,故以后主之任黄皓比之。

  《历代诗法》:虚处取神,其实一字不闲投,逐句接递,故为奇绝。

  《岘佣说诗》: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决也。

  《唐七律选》:自“花近高楼”起便意兴勃发。下句虽奇廓,然故平实有至理,总是纵横千万里,上下千百年耳(首四句下)。


试题精选: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参考答案: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3.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示例1: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示例2: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4.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意对即可)


  5.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意对即可)


  6.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参考答案: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7.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最上者。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分)

  参考答案:颔联描述山河壮观的景象,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院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1分)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2分),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2分)


  8.首联诗人写“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①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②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二伤心 ;④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答对其中3点可得满分5分)


  9.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参考答案:B。【解析】乐景写哀情。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6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为您推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题与背景:   《登幽州台歌》为唐朝..

登岳阳楼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科后①

留别王维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登山(李涉诗)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登山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诗题与背景:   《登山》是唐代诗人李..

登乐游原(李商隐)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题与背景: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