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维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诗题与背景: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一首五言律诗。诗题一作《留别王侍御维》。王维,唐代诗人。当时或在隐居中。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


逐句释义: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失望而归。
  寂寂:落寞。汉·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
  竟何待:要等什么。
  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
  空自:独自。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我)想寻找幽静的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欲寻芳草去:意思是要到山林去过隐居生活。
  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违:分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当权者有谁肯能提携我,知音在世间实在稀少。
  当路:当权者。
  相假:互相凭借,提携的意思。
  知音:知己。《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寂:一作“索”。
  故园:旧家园;故乡。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扉(fēi):门扇。

《留别王维》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应进士不第”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抒发了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首联“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作者要离开长安的原因。终日冷冷清清,寂寞无聊,我在长安还有什么好待的。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失望而归。作者孟浩然在四十岁之前一直隐居在家乡,潜心读书,渴望一朝成名,踏人仕途,可现实却是名落孙山,折戟沉沙,所以他在诗歌一开始就表达了他对自我遭际的不满。


  颔联“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点题,写惜别之情。我想要到山林中寻找芳草,可又不舍得和故友至交分别。“寻芳草”是说准备退隐,回归自然。“惜与故人违”是说不忍与朋友分开。“欲”是自己的愿望,“惜”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于是作者矛盾不已,满怀惆怅。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颈联“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说明归去及与故人惜别的原因。现在的当权者,哪个肯对我施以援手,提携我呢?像你这样真心对我的人世上实在少见。“当路”是指当权者,“谁”是反问,此句语气沉痛,感情激烈,表明作者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稀”是说知音难觅。这两句使得全诗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愤气氛。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下一联的依据。


  尾联“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归隐的坚决。看来我命该空守寂寞,还是让我回去掩上我那故园的柴扉吧。现实如此残酷,但作者也只能接受,以命该如此为自己解脱,劝慰自己回归山林。“只应”二字,耐人寻味,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名家点评: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个中人,个中语,看着便不同(首四句下)。末意更悲。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三、四醇茂,胎息汉人。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客中无聊之况(“寂寂”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真情(“欲寻”二句下)。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1
试题精选: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屡试不第、怀才不遇的悲伤。②漂泊京师,举目无亲的孤单。③与王维依依不舍的情怀。④只得回归故园,独守寂寞的无奈。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语言朴素、自然,毫无雕饰痕迹,如同对友人倾诉心声,诗人的感慨于平实的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意思对即可)


  3.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得近乎口语,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2分)如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2分)


  4.“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意思对即可。内容与结构各占2分)


  5.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落第后,知音稀少,无人理解、交流的寂寞与艰难。(2分)表达出作者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严酷现实的辛酸、愤懑之情。(2分)


  6.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通过写知音难觅表达对朋友的依恋之情,照应题目留别;既表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怨愤之情。②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思归的内容又引出尾联中归隐的态度。(内容2分,结构2分)


  7.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尾联表明诗人归隐的坚决。

  B.首联写落第后的景象。“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C.颈联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愤恨之情、心酸之泪。

  D.颔联写惋惜之情,“惜”表示作者与王维断绝往来实属无奈之举,也显示了诗人的矛盾心情。

  参考答案:D(“惜”不是表示“矛盾”的心情,是表达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67首,句二联。(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为您推荐